GDP增速 - 2025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虽面临增长起点高、经济动能转换和外部环境复杂等挑战,但有4个“加力”举措支撑目标实现[1][2] CPI与就业目标 - 2025年CPI涨幅目标定为2%左右,既符合通胀现实又为经济复苏提供价格空间,也为货币政策留出调整空间;就业目标实现需解决结构性矛盾[3] 货币政策 - 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预计降准降息采取“小步多次”“结构性降息”模式;专项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万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预计今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升;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3][4][5] 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安排为“4%赤字率+1.3万亿超长特别国债+4.4万亿专项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5] 赤字率 - 赤字率提升至4%,可刺激需求回暖、稳定物价和名义GDP增速,且政府举债空间大,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6] 超长特别国债 - 发行1.3万亿超长特别国债,8000亿元支持“两重”项目,5000亿元实施“两新”政策,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和助力中长期经济发展[6] 专项债券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有助于带动有效投资,投向土地收储和存量商品房收购可稳定房地产市场[7][8] 扩大内需-消费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稳住楼市股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增加优质服务供给4条主线[9][10] 扩大内需-投资 -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和服务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领域建设[11]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核心动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共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13][1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稳中求进、锐意进取
大公国际·2025-03-14 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