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龙头专题巡礼(四):爆款突围与生态扩张:小米手机、可穿戴及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与产业重构启示录
东兴证券·2025-03-14 19: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深化,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智能汽车三大业务板块释放增长动能,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结构性机遇[5][6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手机业务 - 2011 - 2014年,小米以极致性价比手机圈地中低端市场,初代小米手机配置高价格低,22小时售超30万台,2014年Q2成国内出货量第一厂商;其高效率商业模型以性价比为核心,具同价高配置、其它投入低成本、手机引流服务盈利特点[9][11][12] - 2015 - 2016年,小米内忧外患,小米5延期且产能不足,OPPO、VIVO抢夺份额致其市场份额下滑至第五、出货量下跌36%;但小米上下双探产品线,高端发布Note、MIX系列,低端发布红米系列,支撑度过危机[14] - 2017 - 2020年,小米布局海外市场,采取本土化、灵活定价、社交媒体营销策略,2020年境外营收占比49.8%,成全球化手机公司;同时布局AIoT业务,2019年启动“手机 + AIoT”战略,2020年升级,截至2019年9月30日,IoT平台连接设备数达2.1亿台,同比增62.0%[16][18] - 2021 - 2024年,小米冲击高端面临品牌认知固化、缺乏经验、市场难进入等挑战;2022年调整路径,与徕卡合作,发布12s Ultra,后采用一代三机策略,小米13系列销量口碑双佳,实现从“技术领先”到“体验领先”[20][22] 可穿戴业务 - 小米手环初代靠极致性价比打开市场,定价79元,发售三月销量破百万、一年破千万;此后坚持性价比路线迭代,2015 - 2023年市场份额连续九年位居全球前三[29][32] - 小米TWS耳机凭借与手机协同效应成绩优秀,2024年Q1国内出货量300万台跃居第一;其展现较强产品力,2020年后采取差异化战略,高端线跟进技术、探索创新,红米强调性价比,高端技术成熟后下放红米[35][37] 汽车业务 - 小米汽车SU7主打“高性价比”,结合“五个核心技术”,上市24小时大定数量达88898台[43] - 小米采取研发导向,2021 - 2023年研发开支分别达132亿、160亿、191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20.41%,汽车研发投入约为一般车企每车型十倍;市场定位面向年轻消费者,强调性价比,建立全方位销售和服务网络[45] - 2011 - 2020年,小米在汽车领域融资52起,金额超250亿元,涉及整车及新能源细分领域,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49] 解读小米盈利模式 - 高性价比硬件是基石,延展双盈利路径:路径一,硬件薄利多销,营收贡献率高、毛利率低、毛利润贡献率约40%;路径二,部分硬件触达用户,提供高利润率互联网服务,解决渠道和获客问题[54][55] - 互联网服务是内核,低成本、高利润率,已体现规模效益;由广告业务支撑,游戏和境外互联网业务补充,2023年广告营收205亿元,CAGR达12.52%,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逐年增长[59][62] 投资建议 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深化,产业链相关受益标的有小米集团 - W(1810.HK)、闻泰科技、韦尔股份等[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