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辅助生殖政策量变引发市场关注,医药板块持续活跃
华安证券·2025-03-17 0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77%,跑赢沪深300指数0.18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0.3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5 [3][14] - 本周申万医药指数继续跑赢沪深300指数,领涨个股与辅助生殖及AI相关,领跌个股以前期涨幅较大的个股为主 [5][32] - 辅助生殖政策量变引发市场关注,医药板块持续活跃,创新硬科技是市场主要方向之一,消费医药和中医药也获关注 [5][6][34] - 育儿补贴项目落地,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进程加快,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更多地区传导接力 [7][8][35] - 合成生物学前景广阔,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推动其发展,重塑产业模式,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具优势 [38][39][42] - 泰恩康“和胃整肠丸”国产化取得关键进展,CKBAⅡ期临床数据披露在即,有望拓展适应症 [44][45][46] 各目录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板块上涨 -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77%,跑赢沪深300指数0.18个百分点,跑赢上证综指0.3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5 [3][14] - 3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剔除负值)为26X,位于2012年以来“均值 - 1X标准差”和“均值 - 2X标准差”之间,较3月7日PE上涨0.5,比2012年以来均值(33X)低8个单位 [3][15] - 13个医药III级子行业全部上涨,线下药店涨幅最大为10.38%,体外诊断涨幅最小为0.77%,3月14日估值最高的子行业为医院,PE(TTM)为44X [3][18] 本周个股表现:A股超七成个股上涨 A股个股表现:超七成个股上涨 - 477支A股医药生物个股中,355支上涨,占比74.42% [4][21] - 涨幅前十的医药股为金城医药(+42.43%)、塞力医疗(+34.47%)等 [4][21] - 跌幅前十的医药股为双成药业(-16.56%)、海创药业(-12.21%)等 [4][24] - 成交额前十的医药股为润达医疗、药明康德等 [25] 港股个股表现:超五成个股上涨 - 104支港股个股中,53支上涨,占比50.96% [4][27] - 涨幅前十的港股医药股为3D Medicines、锦欣生殖等 [27] - 跌幅前十的港股医药股为启明医疗 - B、艾美疫苗等 [28] - 成交额前十的港股医药股为药明生物、京东健康等 [30] 周观点:辅助生殖政策量变引发市场关注,医药板块持续活跃 - 本周申万医药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领涨个股与辅助生殖及AI相关,领跌个股以前期涨幅大的个股为主 [5][32] - 医药板块前四天不温不火,第五天部分城市鼓励生殖政策报道后,辅助生殖产业链个股涨幅大 [5][32] - 不少个股市值扣除现金后PE不到10X,易在催化下大涨,政策端压制钝化,医药板块底部明确 [5][32][34] - 创新硬科技是市场主要方向,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等,消费医药和中医药也获关注 [6][34] - 2024年Q4基金持仓医药下降,2025年医药在底部,持仓增加将引发新行情,关注医疗硬科技、医疗消费等方面标的 [6][34] 本周细分行业点评:生育补贴驶入快车道 - 育儿补贴项目落地,期待政策传导,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进程加快,IVF入医保有望提振生育需求 [35] - 多地出台育儿补贴政策,如呼和浩特对2025年3月1日后合法生育的孩子按一孩1万元、二孩5万元、三孩10万元发放补贴等 [7][36][37] - 建议关注生育产业链,如辅助生殖的锦欣生殖、国际医学,生殖相关药品的丽珠集团、长春高新 [8][38] 本周新发报告 合成生物学行业专题:生物制造大有可为,助力新一波产业革命浪潮 - 生物制造前景广阔,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2028年有望接近500亿美元,下游市场多元 [38] - 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其重塑产业模式,实现更高效环保的生物合成方案 [39][40][42] - 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完备,在合成生物学推动下,发酵工艺优化,推动产业化落地 [42] - 建议关注川宁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等 [43] 公司点评泰恩康(301263):“和胃”国产化更进一步,CKBAⅡ期临床数据披露在即 - 泰恩康全资子公司收到“和胃整肠丸”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国产化取得关键进展 [45] - “和胃整肠丸”将从代理转为自产,解决缺货问题,提升毛利率和盈利能力,未来3至5年争取打造为超10亿元的肠胃领域知名头部品牌 [45] - CKBA软膏II期临床完成全部200例受试者入组,安全性良好,盲态数据体现较好疗效趋势,预计2025Q2公布临床II期数据,将提交突破性疗法认定申请,拓展其他适应症 [46]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8.06/10.05/12.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1.83/2.3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