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9.00 港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平安好医生 2H24 收入 27.1 亿元,同比增 10.7%,优于预期,非 IFRS 净利润 0.7 亿元,逊于预期,对应非 IFRS 净利率 2.5%,同比扭亏为盈,建议关注与集团并表后的医险协同深化效应及 AI 技术对业务的降本增效赋能进展 [1] 各业务板块总结 医疗服务 - 2H24 收入同增 6.7%至 11.1 亿元,主因加强与集团医险协同和服务场景深化,创新家医理赔模式,家医人均使用频次同比提升 [2] - 毛利率为 46.6%,同比 +9.6pp,主因板块内业务结构性变化 [2] - 借助 AI 技术赋能业务,迭代医博通医疗大模型并完成 Deepseek 部署和应用,家医/专医/健康管理师客均服务成本分别改善约 62/42/55% [2] 健康服务 - 2H24 收入同比 -0.2%至 13.7 亿元,主因一次性因素使 2H23 收入为高基数 [3] - 毛利率为 18.9%,同比 -9.7pp,主因拓展企康业务,低盈利能力业务比重上升 [3] - 聚焦“两大枢纽”和“四到网络”建设,截至 2H24,合作医院近 4,000 家,合作药房达 23.5 万家 [3] F 端与 B 端业务 - 2H24 年 F 端战略业务总收入 24.2 亿元,同增 9.6%,过去 12 个月 LTM 付费用户数超 3,140 万,同减约 2.9%,在平安集团 2.4 亿个人金融用户中渗透率达约 13% [4] - B 端战略业务收入 14.3 亿元,同增 32.7%,服务企业数累计达 2,049 家 [4] - 企业健管服务 2H24 收入环比增长近 70%,未来或延续强劲增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盈利预测调整 - 调整 2025/2026 年收入预测 -0.7/-0.4%至 54/59 亿元,引入 2027 年预测 64 亿元,主因公司处于转型完成后初期,业务开展速度或慢于预期 [12] - 调整 2025/2026 年非 IFRS 净利率预测至 5.6/6.5%,引入 2027 年预测 7.4%,主因 AI 大模型赋能降本增效,费用投入谨慎 [12] 估值调整 - 基于 DCF 的目标价调至 9.0 港币(前值 7.5 港币),对应 3.3/3.0 倍 2025/2026 年预测 PS,WACC 为 7.9%,永续增长率为 2.0%,均不变 [5][1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4,674|4,808|5,385|5,932|6,417| |+/-%|(24.13)|2.88|12.00|10.15|8.1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322.59)|81.43|246.90|327.67|410.68| |+/-%|(46.90)|(125.24)|203.22|32.71|25.33|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0.15)|0.04|0.11|0.15|0.19| |ROE(%)|(2.41)|0.97|6.65|8.19|9.40| |PE(倍)|NA|186.29|62.18|46.85|37.38| |P/B(倍)|1.14|4.23|4.00|3.69|3.36| |EV/EBITDA(倍)|2.32|(473.92)|49.00|25.30|15.47| [7] 基本数据 - 目标价 9.00 港币,收盘价 7.72 港币(截至 3 月 13 日),市值 16,686 百万港币 [8] - 6 个月平均日成交额 202.65 百万港币,52 周价格范围 5.53 - 18.30 港币,BVPS 3.21 人民币 [8]
平安好医生(01833):收入好于预期,关注集团协同与AI赋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