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01833)

搜索文档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9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6:42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9月1日收盘 共有110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和嘉控股(00704) 国际商业结算(00147) 新疆新鑫矿业(03833)创高率位列前三 分别为33.33% 30.00% 24.16% [1] - 创高率超过10%的股票包括硕奥国际(02336)22.38% 三叶草生物-B(02197)16.00% 万咖壹联(01762)13.08% 佳鑫国际资源(03858)12.79% 新濠国际发展(00200)12.68% CWT INT'L(00521)11.48% 嘉利国际(01050)11.46% [1] - 多家矿业公司表现突出 中国黄金国际(02099)创高率9.96% 灵宝黄金(03330)8.33% 招金矿业(01818)7.08% 紫金矿业(02899)6.77% 山东黄金(01787)5.55% 洛阳钼业(03993)4.25% 中国有色矿业(01258)4.21% [1][2] 各行业代表企业股价创新高 - 生物医药板块多只股票创新高 包括派格生物医药-B(02565)9.41% 复星医药(02196)4.55% 和铂医药-B(02142)4.47% 荣昌生物(09995)2.68% 中国生物制药(01177)2.62% 药明生物(02269)1.12% [1][2] - 科技与创新企业表现亮眼 创新奇智(02121)创高率7.08% 中芯国际(00981)4.54% 平安好医生(01833)2.52% 极智嘉-W(02590)0.81% 云知声(09678)0.74% [1][2][3] - 消费零售企业中有江南布衣(03306)3.15% 百盛集团(03368)3.01% 谭木匠(00837)2.12% 味千(中国)(00538)2.00% 周生生(00116)8.59% [1][2] 52周新低股票情况 - INTL GENIUS(00033)创低率-14.89% 均安控股(01559)-14.10% 旷世芳香(01925)-8.41% 百利达集团控股(08179)-8.33% 世茂集团(00813)-7.58% [3][4] - 房地产相关企业表现疲软 时代中国控股(01233)创低率-5.45% 合景悠活(03913)-3.85% 百利保控股(00617)-1.96% [3][4] - 美团-W(03690)及其衍生证券美团-WR(83690)分别出现-2.20%和-2.18%的创低率 [4]
【真灼港股名家】美股回落港股争持,平安好医生业绩强劲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01 14:16
平安好医生(1833)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5.02亿元人民币,增长19.5%。经调整后净利润1.65亿元人民币, 增长83.6%。毛利率达33.6%,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公司持续深化与平安集团医院协同,F端收 入增长28.5%至14.33亿元人民币,付费用户数约2,000万人,增长34.6%。B端企业业务收入增长35.2%至 5.27亿元人民币,服务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增长37.2%;B端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增长39.2%。 公司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创新推出复杂疾病MDT辅助平台。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约98%, 复杂疾病MDT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家医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人,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居家养老 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平安好医生与中国平安在金融和商务渠道的协同效应不 断扩大,带来强劲收入增长,人工智能整合亦进一步支持利润率扩张,公司前景值得乐观。 港湾家族办公室业务发展总监 郭家耀 CFA 来源:市场资讯 日期: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仕,本人及相关人士没持有上述股份) (来源:真灼财经) 港股走势及分析 美 ...
研判2025!中国在线问诊行业发展历程、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95.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1 08:00
行业定义与概述 - 在线问诊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医患远程沟通的医疗服务模式 核心是打破地域限制 利用视频、图文、语音等方式互动 适用于轻症咨询、慢性病管理和复诊开药等场景 [2] - 服务形式主要包括图文问诊(性价比高但交流及时性受限)、语音问诊(效率高但开发要求高)和视频问诊(直观但受设备影响)三种类型 [3] - 行业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对便捷医疗的需求 有效连接优质医疗资源并改善偏远地区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特别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沟通渠道 [1][10] 行业发展历程 - 2000-2014年处于萌芽期 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平台成立奠定基础 但远程服务仅限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 [4] - 2015年进入启动期 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上线 国家鼓励第三方机构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 [5] - 2017年至今为高速发展期 互联网医疗平台数量激增 平安健康、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头部平台显现 国家持续出台规范政策 [5] 政策环境 - 2023年2月政策提出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并推广远程会诊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6] - 2024年8月政策要求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 支持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 优化服务流程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 其中互联网企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7] - 中游是在线问诊平台 集成在线咨询、远程诊断和电子处方等功能 服务模式涵盖轻问诊到专科诊疗 [7] - 下游是患者群体 其需求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7] - 医疗机构作为产业链基石 通过在线平台突破地域限制并优化资源配置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109.36万个 较2019年100.76万个持续增长 [8] 市场规模与用户基础 - 2024年中国在线问诊行业市场规模达695.4亿元 同比增长23.4% [1][10]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持续上升 2024年12月达4.18亿人 较2023年12月增加372万人 2025年6月达3.93亿人 [10]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主要参与者包括综合医疗平台(微医、好大夫在线)、专科医疗平台(丁香园、春雨医生)和药品电商平台(京东健康、阿里健康) [11] - 微医控股核心业务包括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 2015年创建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 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建立健共体 2022年推进按人头付费的健康管理会员服务模式 [12] - 京东健康2019年成立 2020年上市 业务涵盖健康商品销售、医疗健康服务和企业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2.9亿元 同比增长24.51% 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50万人 [13]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将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 发展智能问答、智能诊断功能以提高问诊效率和准确性 [13] - 大数据分析可用于病例分析、疾病预测和优化平台运营策略 [13] 发展挑战 -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存在难点 包括医疗机构资质核实困难和线上诊断准确性受影响等问题 [14]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首要风险 需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采用加密技术并加强内部人员管理 [15]
平安好医生(1833.HK):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 B端企康及养老服务持续发力
格隆汇· 2025-08-28 19:54
业绩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25H1公司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7% [1] - 25H1公司毛利率33.6%,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1] - 25H1公司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83.6% [1] - 25H1公司经调整净利率6.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 费用控制 - 25H1销售费用3.81亿元,同比增长3.9%,费用率15.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 - 25H1管理费用3.72亿元,同比下降5.7%,费用率14.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1] - 25H1研发费用1.62亿元,同比增长0.2%,费用率6.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1] 业务分项表现 - F端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F端付费用户数0.20亿人,同比增长34.6% [1] - B端企康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2% [1] - B端付费服务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同比增长37.2% [1] - B端用户数超过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1] 养老业务 - 养老服务收入1.72亿元(2024年同期4730万元) [2] - 养老业务毛利率37.6%,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 [2] - 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 [2] 协同效应 - 持续提升对平安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 [1] - 平安集团加深医险协同 [1] - 以养老管家为枢纽拓展居家养老服务,赋能平安寿险获客及保单客户价值增长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55.04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预计2026年营收62.76亿元,同比增长14.0% [2] - 预计2027年营收70.74亿元,同比增长12.7%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223.0% [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36.7% [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9% [2]
恒生指数收跌1.27% 李宁、阿里健康、泡泡玛特跌超4%
金投网· 2025-08-28 16:59
主要股指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5201.76点,下跌1.27% [1] - 恒生科技指数报5697.53点,下跌1.47% [1] - 国企指数报9020.26点,下跌1.40% [1] - 红筹指数报4273.29点,下跌1.62% [1] 涨幅居前个股表现 - 商汤-W上涨9.42%至2.090港元,盘中最高触及2.190港元 [2] - 农夫山泉上涨7.01%至50.250港元,盘中最高达50.450港元 [1][2] - 蔚来-SW上涨4.36%至51.700港元,开盘价为53.550港元 [1][2] - 上海复旦上涨1.66%至34.360港元,盘中最高达38.820港元 [1][2] - 万国数据-SW上涨1.21%至33.420港元,开盘价为33.500港元 [1][2] - 携程集团-S上涨2.44%至525.000港元,与最高价持平 [2] - 康师傅控股上涨2.34%至11.800港元 [2] - 新鸿基地产上涨1.80%至93.350港元 [2] - 海螺水泥上涨1.16%至24.460港元 [2] 跌幅显著个股表现 - 碧桂园服务下跌10.57%至6.600港元,开盘价为7.400港元 [2] - 明源云下跌6.94%至4.020港元 [2] - 贝壳-W下跌6.63%至47.200港元,昨日收盘价为50.550港元 [1][2] - 平安好医生下跌6.54%至19.160港元 [2] - 奈雪的茶下跌5.03%至1.510港元,昨日收盘价为1.590港元 [1][2] - 石药集团下跌超5% [1] - 李宁、阿里健康、泡泡玛特下跌超4% [1] - 京东物流、周黑鸭、蒙牛乳业下跌超3% [1] - 周大福、东方甄选、猫眼娱乐、海底捞下跌超2% [1] - 波司登、海尔智家、工商银行下跌超1% [1] 行业板块异动 - 科技板块呈现分化走势,阿里巴巴-W、中兴通讯小幅上涨,腾讯控股、联想集团小幅下跌 [1] - 地产相关板块承压明显,万科企业下跌5.17%,新鸿基地产逆势上涨1.80% [2] - 消费板块表现疲弱,农夫山泉逆势大涨7.01%,蒙牛乳业下跌超3% [1][2]
平安好医生(0183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8-28 16:3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9.5%至2,502,193千元人民币[22] - 公司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至134,908千元人民币[22] - 公司毛利同比增长24.6%至839,709千元人民币[22] - 公司总营收2502.2百万元,同比增长19.5%[25] - 归母净利润134.2百万元,同比增长136.8%[25] - 调整后净利润164.7百万元,同比增长83.6%[25] - 总收入同比增长19.5%至人民币25.02亿元,其中医疗服务收入增长20.2%至12.78亿元,健康服务收入增长7.0%至10.52亿元,养老服务收入大幅增长263.9%至1.72亿元[48] - 总毛利同比增长24.6%至人民币8.40亿元,其中医疗服务毛利增长10.4%至4.66亿元,健康服务毛利增长26.8%至3.09亿元,养老服务毛利大幅增长711.3%至6481.8万元[48] - 期内净利润大幅增长122.6%至人民币1.35亿元,2024年同期为6062.9万元[62] - 经调整净利润增长83.6%至人民币1.65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和外汇汇兑影响[62] - 收入同比增长19.5%至250.2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09.34亿元人民币[108] - 期内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至13.4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6.06亿元人民币[108] - 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65万元大幅增长136.9%[138]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7元,较去年同期的0.05元增长40%[1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7.1%至1,662,484千元人民币[22] - 公司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增长3.9%至381,020千元人民币[22] - 公司管理费同比下降5.7%至371,947千元人民币[22] - 总费用占收入比例30.1%,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25] - 销售及营销费用增长3.9%至人民币3.81亿元,主要因销售规模扩大[57] - 管理费用下降5.7%至人民币3.72亿元,主要因组织效能优化[58] - 销售及营销费用增长3.9%至3.8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67亿元人民币[108] - 雇员费用(含高管薪酬)为人民币4.1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44亿元增长21.1%[13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深化医险协同模式实现收入稳健增长[12][13] - 医疗AI能力建设实现跨越式突破推出7+N+1产品体系[12][14] - 企业健康管理业务成为B端长期增长核心驱动力[13] - 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服务能力持续进阶夯实核心壁垒[12] - 协同平安集团拓展企业客户打造商业保险+健康保障+医疗健康服务体系[13] - 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包括复杂疾病MDT会诊辅助平台[14] - F端收入1432.5百万元,同比增长28.5%[25][31] - B端企康收入526.8百万元,同比增长35.2%[25][35]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人,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主动服务覆盖率达100%[37] - 签约专家医生超3200位,较去年末增加近300位[40] - 合作医院超4000家,健康服务供应商近10.6万家,合作体检供应商近3300家较去年末增加约700家[40] - 合作药店达24万家[41] - 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约98%,复杂疾病MDT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44] - AI辅助医生日问诊承接量可达400万人次[44] - 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约52%[44] - 中台运营效率同比提升约50%[44] - 线上问诊数据超14.4亿次[42]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39] - 综合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33.6%,其中医疗服务毛利率下降3.2个百分点至36.5%,健康服务毛利率提升4.6个百分点至29.4%,养老服务毛利率大幅提升20.7个百分点至37.6%[48][50][52][55] - 养老服务板块表现突出,收入同比激增263.9%至人民币1.72亿元,毛利大幅增长711.3%至6481.8万元,毛利率提升20.7个百分点至37.6%[48][56] - 医疗服务业收入增长20.2%至12.78亿人民币,健康服务业收入增长7.0%至10.52亿人民币,养老服务业收入大幅增长263.9%至1.72亿人民币[125] - 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33.6%,较2024年同期的32.2%上升1.4个百分点[125] - 医疗服务业毛利率为36.5%,健康服务业毛利率为29.4%,养老服务业毛利率大幅提升至37.6%[125] - 服务及货品销售收入达24.14亿人民币,占收入总额的96.5%[130] - 佣金收入增长至8812万人民币,占收入总额的3.5%[130]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20.93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分别贡献10.63亿元和9.83亿元[131] 用户和客户表现 - B端服务付费企业客户数超3500家同比增长37.2%[13] - B端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同比增长39.2%[13] - 公司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5.1%至2400万人[24] - F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4.6%至2000万人[24] - B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9.2%至360万人[24] - B端付费服务企业数同比增长37.2%至超3500家[24] - 付费用户数约2400万人,同比增长35.1%[26] - F端付费用户约2000万人,同比增长34.6%[26][31] - B端付费企业客户超3500家,同比增长37.2%[26][32]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毛利率同比及环比提升现金流持续流入[1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8.53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0.45亿元增长39.5%[63][6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可利用资金总额为人民币92.48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30.8%,理财金融资产占46.3%[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46.71亿元,主要来自收回理财产品及定期存款人民币105.14亿元[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6355.7万元,2024年同期为净流出1.35亿元[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39.24亿元,2024年同期为净流出1874万元[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仅358.2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053.6万元下降66%[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39.5%至28.53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20.45亿元人民币[111] -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由2024年上半年的负13.50亿人民币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正6.36亿人民币[116] - 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大幅增长至46.71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95亿人民币增长260.7%[116] - 公司支付股息39.07亿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无股息支付[11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8.53亿人民币,较期初增长39.7%[11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至人民币28.53亿元,较期初增长39.5%[14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大幅减少49.8%至42.79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85.21亿元人民币[111] - 应付股息从去年底的98.92亿元人民币降至0元,降幅100%[113] - 总资产下降22.8%至129.53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167.80亿元人民币[111] - 净资产激增170.9%至96.95亿元人民币,去年底为35.80亿元人民币[1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15%,仅有一笔子公司股东借款人民币1050万元[72] - 应收账款总额为人民币13.61亿元,其中3个月以内账期占比64.1%[143] - 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为人民币2.51亿元,较期初的2.16亿元增长15.9%[14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为人民币32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036万元大幅下降69.0%[141] - 受限资金达人民币10.16亿元,其中10.11亿元因未决诉讼被法院冻结[146] - 定期存款总额降至人民币10.99亿元,较期初减少54.2%[147] - 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降至2.56%,较期初4.51%下降195个基点[148] - 应付账款减少至人民币5.11亿元,较期初下降34.2%[149] - 3个月内账龄应付账款占比77.7%,金额为人民币3.97亿元[150] - 诉讼预计负债保持人民币9500万元未变动[151] 关联方交易 - 向平安寿险提供产品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4%至390,753千元[158] - 向平安产险提供产品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1.4%至146,461千元[158] - 向平安健康险购买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13.3%至62,485千元[158] - 存放于平安银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155.9%至3,014,829千元[160] - 对平安理财的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大幅减少80.2%至274,232千元[160] - 应收平安寿险账款减少4.3%至318,770千元[160] - 应收平安产险账款减少13.4%至277,858千元[160] - 从平安银行获得存款利息收入减少25.4%至10,520千元[159] - 从平安理财获得投资收益减少23.7%至9,144千元[159] - 支付平安金融中心物业租赁费用3,867千元[159]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278,717(单位未注明,需确认)[169] - 第二层次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4,003,556(单位未注明,需确认),占总金融资产93.6%[169] - 第三层次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275,161(单位未注明,需确认),占总金融资产6.4%[169] - 相比2024年末,金融资产总额下降4,242,627(单位未注明,需确认),降幅49.8%[169] - 第二层次金融资产减少3,447,905(单位未注明,需确认),降幅46.3%[169] - 第三层次金融资产减少794,722(单位未注明,需确认),降幅74.3%[169] - 报告期内无公允价值层次间转移发生[169] - 公司金融资产主要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164] - 第三层次金融资产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模型等估值技术确定[166] - 公允价值计量依赖活跃市场报价或估值技术输入值[163] 其他财务和运营数据 - 财务收入净额下降41.4%至6003.3万元人民币,主要归因于利息收入减少[61] - 其他收益净额由盈利2770万元转为亏损2830万元,主要因联营公司投资减值准备变动[60] - 公司对联营公司投资计提减值拨备人民币4005万元,而去年同期无此项拨备[132][133]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人民币301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6358万元减少52.5%[132]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6364万元,较去年同期的8047万元下降20.9%[132] - 公司员工总数1545名,主要分布在中国多个城市[76] - 公司董事及高管持股比例极低,最高持股人李斗仅持有0.01%股份[77] - 公司于2024年11月宣派每股9.7港元的特别股息[71] - 特别股息派发港币44.72亿元(约人民币42.26亿元)[153] - 以股代息发行10.43亿股新股,平安集团持股比例由39.41%增至52.74%[153] - 已发行普通股增至21.61亿股,较期初增长93.2%[15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85.64亿港元[99] - 配售80,000,000股新股所得款项净额约为78.28亿港元[100] - 变更后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分配:544.9百万港元用于潜在投资及收购[101] - 变更后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分配:82.761亿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项下已使用51.687亿港元,剩余31.074亿港元[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业务拓展项下120.8百万港元已全部使用[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核心业务发展项下已使用3.314亿港元,剩余2.135亿港元[101] - 公司雇员激励计划涉及未行使购股权6,505,478股,占已发行股本0.30%[8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2,161,443,720股[8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激励计划下未行使的购股权总计为6,505,478股[89] - 报告期间(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已行使购股权总量为22,828股[89] - 报告期间(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注销或失效购股权总量为341,953股[89] - 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李斗持有300,000股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0港元/股[87] - 执行董事兼总裁吴军合计持有226,520股未行使购股权[87]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臧珞琦持有188,450股未行使购股权[87] - 薪酬最高五名个人合计持有1,167,730股未行使购股权[87] - 2017年3月31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为26.47港元/股,期末未行使499,214股[88] - 2017年11月30日授出的购股权行使价为37.84港元/股,期末未行使980,536股[88] - 公司报告期内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0] - 紧接EIS购股权行使前加权平均收市价为7.38港元/股[91] - 配售股份价格为每股98.20港元[100] - 配售股份净发行价约为每股97.85港元[100] - 基本每股盈利从0.05元增至0.07元,增幅40%[108]
平安好医生(01833):“医险协同”助力业务快速增长,持续强化AI闭环能力
信达证券· 2025-08-27 17:28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医险协同"助力业务快速增长 公司2025H1收入25.02亿元(同比+19.5%) 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83.6%)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136.8%)[2] - 深化AI能力建设 强化"数据+模型+场景"闭环能力 拥有6大医疗数据库及超14.4亿次线上问诊数据 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2.61亿元(同比+220%)、3.76亿元(同比+44%)、5.25亿元(同比+39%)[6] 业务表现 - 医疗服务板块收入12.78亿元(同比+20.2%) 权益用户超3500万人 年人均使用频次达5次[3] - 健康服务板块收入10.52亿元(同比+7.0%) 合作体检供应商近3300家(较2024年末增700家)[3] - 养老服务板块收入1.72亿元(同比+263.9%) 合作药店24万家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83% 覆盖85城(较2024年末增10城)[3] - F端收入14.33亿元(同比+28.5%) 付费用户约2000万人(同比+34.6%) B端收入5.27亿元(同比+35.2%) 付费用户达360万人(同比+39.2%)[3]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33.6% 其中健康服务板块毛利率升4.6个百分点至29.4% 养老服务板块毛利率升20.7个百分点至37.6%[3] - 总费用率下降6.3个百分点至30.1% 管理费用率降3.9个百分点至14.9% 销售及营销费用率降2.3个百分点至15.2%[3] - 经调整净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至6.6% 净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5.4%[3] 战略布局 - 扩展"四到"网络覆盖:到线实现3小时内名医专家直连 到店覆盖37个科室约5万名医生(签约专家超3200位) 合作医院超4000家 健康服务供应商近10.6万家[3][4] - 到企提供员工健康服务 到家合作药店24万家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43亿元(同比+15%)、63.86亿元(同比+15%)、73.85亿元(同比+16%)[5][6] - 预计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4年31.68%升至2027年34.52%[5] - 预计ROE从2024年2.27%提升至2027年11.06%[5]
平安好医生(01833):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B端企康及养老服务持续发力
西部证券· 2025-08-27 14:0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业绩概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19.5% [1][4] - 毛利率33.6%,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1][4]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7% [1][4] - 净利率5.4%,大幅提升 [1][4] - 剔除股份支付及外汇损益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83.6% [1][4] - 经调整净利率6.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4]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3.81亿元,同比增长3.9%,费用率15.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4] - 管理费用3.72亿元,同比下降5.7%,费用率14.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1][4] - 研发费用1.62亿元,同比增长0.2%,费用率6.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1][4] 业务板块表现 - F端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F端付费用户数0.20亿人,同比增长34.6% [1] - 持续提升对平安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 [1] - B端企康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2% [1] - B端付费服务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同比增长37.2% [1] - B端用户数超过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1] - 养老服务收入1.72亿元(2024年同期47.3百万元),毛利率37.6%,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 [1] - 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55.04亿元,同比增长14.5% [2][3] - 预计2026年营收62.76亿元,同比增长14.0% [2][3] - 预计2027年营收70.74亿元,同比增长12.7% [2][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223.0% [2][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36.7% [2][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9% [2][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12元 [3]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0.17元 [3]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0.21元 [3]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153.6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净率4.2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销率7.3倍(2025年预测) [10]
港股医药板块获主动外资持续加仓,港股医药ETF (159718.SZ)现涨0.74%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4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8月25日早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上涨0.74% 实现连续三日上涨 年内累计涨幅达88% [1] - 成分股平安好医生(01833)上涨6.10% 晶泰控股(02228)上涨5.90% 锦欣生殖(01951)上涨4.35% 一脉阳光(02522)上涨4.34% 先声药业(02096)上涨3.76% [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释放鸽派信号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预示9月可能降息 [1] - 降息预期提振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1] 外资配置动向 - 7月1日以来外资增持港股创新药板块持股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新消费板块提升4.6个百分点 [1] - 外资增持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行业 减持消费者服务、煤炭、国防军工行业 [1] 行业催化剂 - 世界肺癌大会(WCLC)摘要发布 迪哲、复宏汉霖等公司公布重点产品优异数据 [2] - 9月将召开WCLC会议并更新ESMO摘要 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成为重要行业催化剂 [2] - 国家医保局已公示基本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 [2] 板块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后续存在多重催化剂:中报业绩、产业大会数据读出、潜在BD交易、商保目录推进 [2] - 港股医药ETF覆盖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多领域 构成均衡的港股特色标的组合 [2]
从互联网到AI,平安超级入口的价值畅想
搜狐财经· 2025-08-23 23: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1] - 2024年全年营收48.08亿元,净利润8143万元,首次实现盈利 [1] 用户规模与服务覆盖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 [1] -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长83% [1] - 服务覆盖85个城市,累计落地5项团体标准 [1] - 合作资源包括5万名医生、3200位专家医生、4000家医院、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24万家药店及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7] 商业模式差异化 - 聚焦家庭医生会员制与居家养老服务,而非药品电商或重资产养老社区 [3][5] - 同业平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自营药品收入占比超80%,叮当健康几乎完全依赖药品销售 [4] - 通过平台化整合医疗资源,避免重资产投入,提升资本效率 [5][6] 战略协同效应 - 医养业务赋能寿险及健康险:2025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 [12] - 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占比63%,客均合同数3.37个(为非生态圈客户的1.6倍),客均AUM达6.12万元(为非生态圈客户的4.0倍) [13] - 医养作为高黏性入口,降低获客成本并提升单客价值 [12][13] AI技术应用与数据优势 - 医疗数据库覆盖14.6亿人次咨询、1200万份体检报告、480万次慢病随访 [19] - 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博通"覆盖43个业务场景,分层解决医疗专业性问题 [20] - AI辅助问诊准确率98%,复杂疾病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日问诊承接量达400万人次 [22] - AI使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运营效率提升50% [22] 行业背景与竞争壁垒 - 中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04人(低于OECD国家4.0人),三甲医院医生日均接诊超200人次 [15] - 老龄化加剧需求:60岁以上人口3.1亿(占比22%),慢性病患者超3亿 [16] - 平安通过严肃医疗场景积累和数据壁垒(如4亿张保单、1.9亿次理赔)构建竞争护城河 [18][19] 未来价值潜力 - AI医疗重构服务效率,推动"医养+综合金融"体系价值重估 [23] - 参考巴菲特增持联合健康,平安"医疗+保险"模式在中国老龄化趋势下具备长期价值潜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