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高容量等优势,是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3][43] - 全球各国积极推动固态电池发展,中国有望引领产业化进程 [4][55] -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逐步清晰,出货量有望加速增长 [62][71] - 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和设备存在增量环节,相关企业将受益 [5][7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回溯:电动化浪潮持续深入,时代变革确立 - 电动化趋势明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同比明显提升至40%以上 [10] - 智能化涌现,智驾平权进一步推动未来空间增长,高阶智驾车型价格持续下探,智驾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驱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主要动力 [13][14] - 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差异较大,美国持续提升,2024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294.5万辆,同比下降2.1%,渗透率达22.7%;美国EV+PHEV销量为155.9万辆,同比增长5.2%,渗透率同比增长0.3pct至9.5% [22] 回溯:电池发展的进阶 - 十年间动力电池价格整体降幅较大,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中游电池以及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降 [23] - 早期续航焦虑推动三元材料电池发展,后续磷酸铁锂电池由于性价比优势实现反超,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装机中的占比高达74.6% [30] 固态电池:性能表现优异,全球聚力推动发展 - 发展固态电池技术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电池性能,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高容量等核心优势,在材料和结构方面可提升能量密度,缓解传统液态电池的安全问题 [39][43][47]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方面,日本先行,中国引领,美韩加速,预计产业化取得进展的时点集中在2027 - 2030年左右 [4][51][55] 发展路径:应用定位逐步清晰,产业化落地加速中 -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逐步清晰,高端车型上半固态已实现落地应用,为后续全固态奠定应用基础;固态电池有望解决eVTOL发展关键瓶颈;此外,在储能、商用车等领域均有应用可能性,预计2024年固态电池出货达7GWh,2030年出货有望超过65GWh,2035年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扩大至超过300GWh [62][66][71] 变与不变:材料体系革新升级,设备存在增量环节 - 材料端,正负极材料中短期可沿用前期技术,中长期向更好性能方向升级;固态电解质尤其是硫化物技术路线为纯增量环节;辅材性能需求/用量有望提升 [76] - 设备端,固态特征有望带动干法电极的使用,相关设备成为纯增量环节 [76] - 电解质中,氧化物性能均衡,硫化物最具实力,成为各家企业布局重点;正负极材料持续迭代升级,正极材料高镍三元可匹配短期需求,长期向高性能材料升级,负极材料中期硅有望成为适配材料,金属锂是高能量密度的主要技术方向;辅材中导电剂和粘结剂需求有望不断提升 [77][84][87] - 干法电极技术更适配固态电池,粘合剂原纤化法是主流制备方式,目前干法技术成熟度尚在提升,辊压环节重要性凸显,设备厂商发力干法工艺设备,有望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89][97][99] 展望: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 - 产业化路径从半固态入手,逐步实现全固态应用,技术路线向硫化物发展,性能持续提升;应用路径从高端乘用车和eVTOL等领域渗透至多领域;降本路径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度提升,成本有望下降 [101] 投资建议 - 持续看好固态电池发展带来的多环节产业化机遇,受益标的包括材料端的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设备端的纳科诺尔、曼恩斯特等 [5][105]
固态电池:变革下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