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外发展(00688):销售好,能力强,估值低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的评级为“买入”,当前价格14.56港元,合理价值17.81港元,前次评级也是“买入”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海外发展成立于1979年香港,穿越周期,央企属性,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且稳定 [11] - 开发业务方面,24年权益销售排名升至行业第一,拿地金额排名行业第一,24M11 - 25M1拿地及权益补货力度大幅提升 [11] - 核心市场表现出色,是一线销冠王,去化能力强,24年一线城市销售额超1700亿元,贡献比例63% [11] - 商业运营高增长,24H1商业收入35.4亿元,同比+20%,净利率30%,对核心净利率贡献比例10% [11] - 公司价值被低估,维持合理价值17.81港元/股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正道笃行,精筑致远 - 公司1979年成立于香港,1984年开展地产业务,1992年上市,发展历经起步、上市转战内地、全面布局、踌躇前进、重新出发五个阶段 [20][21][24] - 股权结构稳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股56.1%,中信持股10%成为第二大股东,均为央企 [25] - 管理层从17年调整,核心人物颜建国推行管理改革,主要高管团队经验丰富且稳定 [28][29] 二、开发业务概览:权益销售排名升至行业第一 (一)24年权益销售金额排名行业第一,顺周期推盘,有质量的销售 - 中海地产(含宏洋)24年销售金额3107亿元,同比+0.3%,25年1 - 2月累计销售金额252.2亿元,同比+33% [32] - 24年全口径销售金额排名行业第二,权益销售2858亿元排名第一,领先第二名313亿元 [34] - 22年后单月销冠次数增加,24年6个月取得单月销冠,推货节奏顺应行业周期,供货去化能力强 [42] (二)24年权益拿地货值行业第一,24年11月以来大幅提升投资强度 - 中国海外发展(不含宏洋)24年拿地金额806亿元,全口径拿地金额排名行业第一,拿地力度30% [47] - 24M11 - 25M1拿地力度上升至90%,排名重点房企第一 [47] - 24年权益拿地金额1314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权益补货力度52%,24M11 - 25M1升至148% [49] - 24年权益销售金额降幅与22 - 24年权益补货力度强相关,公司用更少补货力度实现更强销售弹性 [52] 三、公司核心市场表现:一线销冠王,去化能力强 (一)深耕一二线三十余年,具备战略定力 - 中国海外发展23年一二线土储占比92%,排名重点房企第一,东部占比近6成,东部非核心二线城市占比为主流房企最高 [57]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专注深耕核心三四线,三四线土储占比85% [57] (二)最早聚焦一线市场,反映迅速,24年一线销售贡献超6成 - 主流房企24年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提升至54%,中国海外发展22 - 24年占比分别为51%、62%、77%,排名前三 [61] - 24年中海发展(不含宏洋)一线城市销售金额超1700亿元,贡献63%,占比较23年提高29pct [61] - 22 - 24年一线城市累计权益投资1702亿元,24年单项目出让金37亿元、40亿元以上地块占比68%,均排名主流房企第一 [71][72] - 23 - 24年高权益投资百亿地块是重要拿地特点,23年权益投资额457亿元,24年356亿元 [73] 四、商业运营高增长,对核心净利润贡献约1成 - 24H1公司商业收入35.4亿元,同比+20%,测算净利率30%,对核心净利率贡献比例10% [11] 五、成本管控行业标杆 (一)投资能力强,拿地毛利率高于主流房企6个百分点 - 报告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二)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优秀的管理费用及融资成本控制能力 - 报告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三)中海是目前盈利能力最稳定、减值压力最小的公司之一 - 报告未详细提及相关内容 六、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商业物业估值585亿元(Cap rate = 6%),剔除商业影响后PB为0.64x,不考虑投资性房地产PB为0.86x,价值被低估 [11] - 维持公司合理价值17.81港元/股不变,维持“买入”评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