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银国际策略观点:港股六问六答-2025-03-14
浦银国际·2025-03-14 19:53

报告核心观点 - 本轮AI行情中港股表现亮眼,报告对市场关注的6个问题进行解析,认为港股因估值修复空间大、科技核心资产权重高、外资持仓比例高而跑赢A股,其估值有提升空间,外资有回流空间,美国制裁短期影响中概股但中长期利于市场,港股能走出独立行情,红利价值股+科技成长股的杠铃策略依然有效 [2] 各问题总结 1. 在本轮AI行情中,港股为何跑赢A股 - 核心逻辑是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估值重估,行情初始阶段港股估值修复空间大于A股,且AI技术突破的科技核心资产在港股权重高、外资持仓比例高,受益更明显 [15] - 中国公司AI技术突破打破全球市场共识,部分资金从拥挤市场调至港股,DeepSeek R1发布后港股跑赢全球其他市场,恒指涨18%,恒生科技指数涨27% [15] - 受益于AI技术突破的科技核心资产在港股权重较高,可选消费和信息科技板块在恒生指数权重分别为30%和18%,而在上证指数权重分别为6%和12% [16] - 外资在港股占比较高,截至2020年海外投资者在港股现货市场成交额占比41%,港股在配置中国市场的全球股票指数占比相对较高,市场反弹初期港股易受益于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21] 2. 港股的估值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本轮AI技术突破引发的估值修复仅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起点,截至3月12日,恒生指数前瞻市盈率为10.3倍,在过去5年均值附近,仍有提升空间 [23] - AI大模型DeepSeek R1引发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重估,民营企业座谈会有助于提振企业家信心,提升民营企业估值水平 [24] - 从全球主要股市看,港股仍是价值洼地,截至3月12日,恒生指数前瞻市盈率低于标普500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低于纳斯达克指数 [25] - 去年以来港股股份回购加速,2024年回购总金额同比增长211%,有利于提升每股盈利和ROE等财务指标,目前恒生指数未来12个月ROE提升至11% [29] - 南向资金在港股的定价权进一步上升,2月累计净流入1528亿港元,3月10日单日净流入296亿港元,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额占比为21.9%,较去年均值提升,有望成为南向资金增量来源,提升稳定性 [31] - AH溢价中期或将进一步收窄,截至3月12日,AH溢价为32%,略低于过去十年均值,较去年底明显收窄,预计美联储降息、中美关系缓和将有利于港股估值修复和AH溢价收窄 [34] 3. 外资重新回流到中国市场了吗 - 全球资金开始再平衡,2月外资重新净流入中国内地市场,但净流出港股市场,2月最后一周开始内地和香港市场均录得外资净流入,3月第一周加速,预计外资仍有较大回流空间 [38] - 中国AI技术突破驱使全球资金再平衡,中国市场重获青睐,2月全球资金开始净流入欧洲和中国市场,2月27日至3月5日当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分别录得净流入9.3亿和16亿美元 [39] - 2月外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中国市场,主要由被动型外资驱动,期间共有10.4亿美元外资净流入,2月27日至3月5日当周,主动型外资净流出4.2亿美元,被动型外资大幅净流入13.5亿美元 [43] - 本土资金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2月共有183.3亿美元国内资金净流出中国股市,主要为被动型资金,因板块分化和轮动快,市场参与者倾向赎回ETF把握机会 [44] - 截至1月底,专注中国的主动型基金相对被动型基金低配大部分板块,信息技术和金融板块低配程度较深,关注低配行业重回标配的结构性机会 [49] - 2月最后一周外资重新净流入港股,3月净流入加速,2月外资净流出港股5.2亿美元,2月20日至26日重新净流入2.9亿美元,2月27日至3月5日净流入加速至15.9亿美元,主要由被动型外资驱动 [51] 4. 美国优先投资备忘录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 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制裁会使相关美国中概股短期面临市场情绪波动和估值压力,但对离岸市场整体影响有限,中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有助于重塑投资格局,改善市场情绪,短期股价调整提供逢低布局机会 [54] - 相关公司短期股价波动较大,但不影响中长期表现,如2020年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后,三大电信运营商股价短期下跌,中长期回报取决于公司基本面,且行政令发布至生效期间,恒生指数和纳斯达克金龙中概股指数分别上涨7%和16% [55] - 《外国公司问责法》通过后,中概股退市和回归成为潮流,部分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回归港股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回归A股上市 [59] - 美股中概股回归对港股市场有积极影响,港交所改革吸引中概股回归,回归后中概股更靠近本土市场,获得更高关注度和认同感,提升了港股的增长潜力、估值水平、交易量和多样性 [60] 5. 海外风险升温,港股是否能走出独立行情 - 海外风险上升短期对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但近年来美股对港股市场的解释性越来越低,且相关性已转为负相关关系,相关性偏弱,港股已走出独立行情,关税问题对港股基本面直接影响偏低 [65] - 港股与美股走势的相关性由正转负,2010 - 2019年恒生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相关系数为0.80,2020 - 2024年为 - 0.48,年初至今为 - 0.16,信息技术板块与标普500指数相关性变动趋势类似 [66] - 美股市场变动对港股市场的解释性越来越低,2010 - 2019年标普500指数走势与恒指的R²为0.64,2020 - 2024年下降至0.23,年初至今为0.03 [67] - 出口型企业在港股上市的数量较少,截至3月12日,仅有225家港股公司曾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有来自美国的收入,占上市公司数量的8.3%,市值的4.4% [68] - 来自美国的收入在港股公司总收入占比偏低,2023年这225家公司来自美国的收入在港股所有上市公司总收入占比仅为0.6%,美国收入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家庭电器、媒体娱乐、地产,披露有美国收入数量最多的行业为纺织服饰、家庭电器和工业工程 [72] 6. 杠铃策略是否依然有效 - 在本轮行情中,科技为主线,红利端仍提供额外收益,电信、券商、银行、保险的龙头股表现较佳,近期行情有扩散至非科技板块的迹象,红利价值股+科技成长股的杠铃策略依然有效,短期需迭代升级,优化选股,动态调整权重 [75] - 近期港股行情开始扩散至非科技板块,恒生综合指数中,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板块动能较强,电信服务、材料和医疗健康板块动能正在改善,大部分板块处于落后区间 [76] - 红利端聚焦现金流稳健、分红可持续、估值偏低的非周期性行业,优质高息股收益确定性高,防御性好,选股需迭代升级,精选央国企高息股,规避周期性行业,报告精选18个港股优质高息股 [80] - 科技端精选具备护城河的AI龙头公司,本轮AI行情由科技板块带动,领涨板块包括AI产业链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梳理出6个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的港股AI行业龙头公司和24个短期有望受资金青睐的AI技术和应用相关港股公司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