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年初以来国产AI浪潮引发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报告系统对比A股、港股、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资产特征,认为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是中长期主线,多数科技指数估值有向上空间,配置建议关注各市场特色优势资产,交易结合产业催化与估值性价比 [5] 资产结构:A股偏科技制造,港/美股偏互联网软件服务和造车新势力 - A股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近50%,以硬件设备等制造业为主,信息技术行业市值占比最大,软件服务行业市值占比不足10% [9] - 港股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61%,科技服务与科技制造市值比约2:1,软件服务和互联网公司市值占比超一半,340家未在A股上市的科技股中,医疗保健、软件服务及互联网、传媒行业公司占比较高 [10] - 美股科技资产市值在实体企业中占比近92%,以软件服务等互联网企业为主,约8成科技资产市值分布在软件服务和互联网公司,约83%公司未在A股和港股上市 [11] - A股中资科技资产市值CR10不足20%,美股、港股均高于60%,互联网公司是美股和港股中资科技资产主要贡献 [12] - A股科创创业50、科创50、创业板50指数科技含量超9成,港股恒生科技指数中国科技资产市值占比约94%,美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占比约82% [17] 基本面对比:港股、美股业绩增速更高,科技服务盈利成长性更优 总体业绩:港股、美股整体业绩表现优于A股,头部公司业绩贡献度更高 - 从总体规模看,美股、港股科技类公司多,科技资产对营收和盈利贡献高于A股,盈利主要由头部公司贡献,截至2024Q3,A股、港股、美股上市中国科技资产营收总额占比分别为28%、35%、89%,归母净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30%、48%、93% [22] - 从业绩增速看,美股、港股营收和盈利增速快于A股,美股过往业绩波动大,截至2024Q3,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5%、7.5%、14.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1.3%、31.2%、76.1% [23] - 从盈利能力看,三地上市中资科技资产ROE周期性轮动占优,2024年以来美股、港股优于A股,截至2024Q3,ROE_TTM分别为7.1%、9.6%、11.8% [23] 行业对比:港股、美股在科技服务行业更具领先优势,A股在科技制造业的盈利表现更好 - 信息技术行业中,A股营收增速更高,港股盈利增速更高,A股业绩增长主要由半导体、硬件设备制造行业贡献 [32] - 通讯服务行业中,港股、美股业绩增长整体快于A股,传媒行业中,A股营收和盈利增速转负,港股、美股营收增速平均9%-10%,盈利增速平均15%-28% [32] - 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中,港股在营收和盈利增长上领先,截至2024Q3,美股、港股、A股营收增速分别为32.3%、12.8%、6.7%,盈利增速分别为3%、73.4%、11.2% [33] - 医疗保健行业中,美股营收增速领先,由头部医药公司贡献,港股与A股业绩增速接近且港股略好,截至2024Q3,营收增速分别为48.7%、3.2%、0.1% [33] 估值对比:A股估值平均是港股1.5 - 3倍,港股软件服务和医药行业估值相对较低 - 从估值绝对水平看,A股科技类指数估值普遍较高,平均PE_TTM为89x,是港股3.3倍,平均PS_TTM为4.8x,是港股2.0倍 [60] - 从估值历史分位看,港股和美股中国科技类指数PE估值处于历史30%以下低分位,A股科创50指数PE估值处于历史95%以上高分位,港股和美股指数PS估值分位略高于A股 [61] - 从A股、港股主要指数估值比看,创业板50与恒生科技PE估值比接近历史均值,科创50与恒生科技PE估值是历史均值2.5倍 [67] - 分行业看,A股软件服务行业估值高于港股,港股汽车与零配件、传媒行业头部公司估值略高于A股,医药生物行业A股平均估值高于港股和美股 [72] - A股、港股两地同时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A股估值平均是港股1.5 - 1.6倍,药明康德等公司A、港股估值差异小,中芯国际等公司A股估值高于港股50%以上 [92] 投资展望:中国科技资产重估有望继续,A/港/美股各有相对优势 - 科技资产含量方面,美股中资股科技资产含量更高,港股、美股龙头效应强于A股,截至3月11日,A股、港股、美股上市中资实体企业科技股市值占比分别为50%、61%、92%,科技股市值CR10集中度分别为19%、70%、87% [94] - 行业结构方面,A股科技资产制造业含量高,美股、港股科技服务类公司含量高,A股制造业市值占比约78%,软件服务行业市值占比仅9%,港股科技服务与科技制造市值比约2:1,美股软件服务及互联网公司市值占比约82% [94] - 业绩表现方面,2024年以来港股、美股科技资产业绩增速反超A股,但A股在半导体、硬件设备行业有优势,截至2024Q3,A股、港股、美股上市中国科技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5%、7.5%、14.1%,盈利增速分别为 -11.3%、31.2%、76.1% [95] - 估值方面,A股、港股主要科技指数估值比处于历史中枢水平,多数科技指数估值有向上空间,截至3月11日,A股创业板50、科创创业50指数PE估值分别为32x、41x,恒生科技PE估值为25x,恒生科技与创业板50指数PE估值比接近历史均值 [95] - 本轮科技行情中,年初以来港股、美股主要科技指数涨幅更大,截至3月11日,恒生科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分别上涨34%、18%,A股科创50、创业板50指数分别上涨11%、0.8% [96] - 未来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是中长期主线,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扩围,科技产业创新不断,A股在半导体等行业业绩佳,港股、美股在互联网等行业有优势 [96]
中国科技资产观察:A股、港股、美股上市资产对比
平安证券·2025-03-17 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