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10%以上;中性: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10%~+10%以上;看淡: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 300 指数表现-10%以下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 3 月 16 日《提振消费专项方案》发布,提出八部分 30 条政策举措,重点是通过“增收组合拳”促进消费,而非“现金派发” [1] - 消费发力是渐进过程,若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可能增强,或出台发放全国消费券、给中低收入群体直接发补贴等超常规逆周期政策,资金来源或结合特别国债、央行利润上缴及中央财政,极端情况依赖央行扩表支持 [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通过“增收组合拳”促进消费,而非“现金派发”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首位,通过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农民增收、账款清欠四维发力,体现国家将收入分配改革作为扩大内需核心抓手,平衡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刺激 [3] - 增收举措覆盖居民收入主要构成,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5%;强调供需两端综合发力,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促增收减负,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攻坚重点问题和重点群体,注重农民增收以“扩中提低”,中低消费群体边际消费倾向高,带动效应显著 [4] 消费能力:更加注重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强调对流动人口相关权益保障 - 方案提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关注生育养育、教育、医疗养老等权益保障,强化民生支持,解决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注重对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释放其消费潜力 [5] - 生育养育领域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等减轻养育负担;教育领域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等解决供需错配;医疗领域健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等减少居民医疗支出;重点群体生活方面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和救助帮扶促进公平 [5] 服务消费:更加注重消费场景培育 - 方案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包括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等,带动服务消费核心在培育多元化消费场景 [8] - 具体部署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释放银发和托育经济潜力;打造文体旅游、冰雪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吸引不同群体;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将部分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关注未来细则落地 [8]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继续发力,强调房子是“消费品” - 方案提出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大宗消费是拉动消费增长引擎,首次在国务院提振消费文件中阐述支持住房需求举措,强调房子消费属性 [9] - 住房消费带动产业链长,通过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措施释放住房需求;以旧换新政策增加支持二手商品流通表述;汽车方面强调后市场消费激发产业链需求 [9] 消费升级:消费品质提升(供给)与消费环境改善(需求)双轮驱动 - 方案进行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和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消费品质提升通过供给侧创新匹配需求,消费环境改善从需求侧消除障碍,两者协同形成良性循环 [10] - 品质提升围绕强化品牌化、创新化和国际化,推动国货 IP 化等提升中国消费品牌竞争力,开展“人工智能 + 消费”行动促进消费场景转型,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破除“内外双循环”壁垒 [10] - 环境改善构建“信任 + 便利”消费生态,“信任”通过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健全标准体系等提升消费者信任感;“便利”通过降低消费门槛、减少制度性限制为消费释放创造宽松环境 [11] 支持政策:强调协同联动,预计更多依靠地方财政 - 《方案》提出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要求加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财政政策将更多资金用于提振消费与改善民生,补贴上支持以旧换新的特别国债规模从 2024 年 1500 亿元扩大到 3000 亿元;货币政策推动金融与财政贴息等政策发力,引导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 [13] - 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消费有风险,消费支持政策更多依赖地方财政,地方主导政策易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契合“短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并重”导向 [13]
宏观专题研究:消费政策“组合拳”拳法拆解
浙商证券·2025-03-18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