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市场流动性充裕且政策发力,震荡上行慢牛格局是主基调,后市指数走势进入政策与经济基本面验证期,若政策落地节奏超预期指数有望挑战更高点位,观察科技、消费等板块业绩兑现情况是行情能否持续的关键,若政策发力滞后或海外不利因素扩大,A股情绪可能受干扰 [3][17][19] - 操作上可逢低布局大金融、顺周期、高股息率或低估值消费板块,关注业绩超预期标的,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财报密集披露期,部分高估值或缺乏业绩支撑个股面临回调压力,科技股中长期牛市逻辑未变,可减少波动大的科技股仓位,回调时择机低吸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标的 [4][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五市场综述 - 周五早盘沪深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后集体走强,沪指重返3400点创年内新高,消费板块集体走高、乳业领涨,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券商股大涨,午后三大指数继续走强、板块个股普涨,两市成交额温和放量 [6] - 行业方面保险、食品饮料等板块涨幅居前,题材股方面乳业、白酒等题材股涨幅居前,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活跃,赚钱效应良好,两市成交额17918亿元,上证指数报3419.56点、涨幅1.81%,深证成指报10978.30点、涨幅2.26%,创业板指报2226.72点、涨幅2.80%,科创50指报1088.11点、涨幅1.72% [6][7] 上周市场回顾 - 上周市场震荡回升,沪指周涨幅1.39%,深证成指周涨幅1.24%,创业板周涨幅0.97%,科创50指数周跌幅1.76% [8] - 周一沪深三大指数窄幅震荡,两市成交额明显萎缩,医药等防御性板块走强,人工智能概念股大面积调整,除晨报提醒因素外,通胀数据疲软引发经济预期压力,人民币汇率承压加剧短期市场波动,但市场中期向好逻辑和趋势未变 [8] - 周二沪深三大指数跳空低开但尾盘均红盘报收,航天航空、农林牧渔等板块逆势走强,美股暴跌对A股短期影响主要在情绪层面,实际影响有限,市场震荡慢牛主基调不变 [8] - 周三A股在券商股拉升带动下沪指创年内新高,但此后冲高回落尾盘小幅翻绿,原因一是大盘3400点附近是前期密集成交区间有压力,二是财报季业绩分化,部分科技股业绩能否匹配高估值存在不确定性 [8] - 周四沪深三大指数集体调整,人行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股大面积下跌,市场分化明显,煤炭、电力、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走强,科技股下挫是获利回吐需求提升 [8] - 周五沪深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沪指重返3400点创年内新高,消费板块集体走高、乳业领涨,大金融板块全线走强、券商股大涨 [6][9] 上周盘面点评 - 消费类板块集体大涨,外需受特朗普关税影响有不确定性,内需是2025年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量,消费刺激政策频频出台,可关注“银发经济”“悦己消费”“平价消费”方向及折扣零售类零售公司 [10] - 券商板块拉升,2024年推荐证券板块低吸机会符合预期,2025年证券板块仍可逢低关注,因成交量有望高于去年、经济基本面好转、行业内并购整合事件催化、国内货币依旧宽松 [10] - 黄金概念股上涨,2月CPI数据增速降温、核心CPI同比增速回落,市场对美联储全年降息预期次数升温,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叠加通胀数据降温形成双重避险逻辑,推动资金流向黄金 [11] - 高股息率个股走强,2025年高股息个股仍有逢低配置价值,因其在低利率环境下收益稳定可观、能抵御市场风险、有政策支持,但存在资金拥挤现象,挑选时排除低供给壁垒等行业,选择必需品属性等资产 [12] - 商业航天板块逐步上行,政策层面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地方政策跟进,低空经济从预期走向现实,2025年可关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等方向 [13] - 医药医疗等板块走强,2025年医药板块具备配置价值,因调整四年下跌幅度大、市盈率处于相对低位、前期下跌已对集采政策及反腐影响充分计价、老龄化进程加快需求旺盛,看好受益于消费复苏的医药品种 [14] - 新能源赛道走强,2022 - 2024年新能源赛道调整充分,2025年从交易角度有技术性反弹需求,从基本面看锂电等需求持续,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发展,值得逢低关注 [15] - 算力概念股活跃,“云智聚能,共筑AI产业新未来——人工智能与可控云计算产业生态大会”举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落地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后续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算力等数字经济概念股可择机关注,关注绩优个股 [16] 后市大势研判 - 近期市场风格轮换,原因一是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提振金融板块估值修复预期,二是消费刺激政策加码强化大消费板块修复逻辑 [3][17][19] - 大盘突破3400点后,短期市场流动性充裕和政策发力下震荡上行慢牛格局是主基调,后市进入政策与经济基本面验证期,政策落地节奏超预期指数有望挑战更高点位,观察科技、消费等板块业绩兑现情况是行情能否持续关键,若政策发力滞后或海外不利因素扩大,A股情绪可能受干扰 [3][17][19] - 操作上可逢低布局大金融、顺周期、高股息率或低估值消费板块,关注业绩超预期标的,一季度末至二季度初财报密集披露期,部分高估值或缺乏业绩支撑个股面临回调压力,科技股中长期牛市逻辑未变,可减少波动大的科技股仓位,回调时择机低吸业绩确定性强的科技标的 [4][18][19]
大盘突破3400点后,行情如何演绎?
英大证券·2025-03-18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