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1.50港元,较现价有43%的升幅 [5][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小分子创新药龙头,小分子创新药研发能力突出,将迎来快速增长,启动2亿元的回购,董事会主席增持,体现管理层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5][49] - 预计2025 - 27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50亿、6.80、7.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1.11亿、1.42亿元 [5][49] 各目录总结 公司概况:小分子肿瘤及免疫创新药龙头 - 公司致力于发现及开发创新且差异化的小分子肿瘤疗法,自2016年成立以来开发出16种主要专用于肿瘤学的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管线,包括10种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专注于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及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8][11] - 研发团队约221名专业人员,70%拥有研究生或以上学位,21%持有博士学位,由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领导 [8][39] - 股权结构合理,创始人徐耀昌博士直接及Yaochang Family Holding Limited间接持有11.77%的股份,创投基金Qiming Venture Partners VI, L.P占比6.74%,喻博士及陈博士直接持有1.09%股份 [10] - 2024年收入达5.04亿元人民币,源于与默克BD合作的匹米替尼项目首付款7000万美元,24年研发开支增至451百万元人民币,行政开支减至40.3百万元人民币 [12] 行业概况 - 创新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前景广阔 - 2025年内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获益大的药品,国家医保局将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商保纳入,打通与基本医保目录通道,促进创新药临床使用,国内创新药占比提升空间广阔 [15] - 2023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数量96个,总金额8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创新药研发工程师素质及数量全球领先,国内三甲医院提供良好临床研究基地,未来扎根国内走向全球趋势延续 [16]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全球BIC产品匹米替尼数据优秀,即将商业化,2024年11月完成国际多中心关键临床数据读出,第25周客观缓解率(ORR)为54.0%,而安慰剂组为3.2%(p<0.0001) [3][17] - 依帕戈替尼是高选择性小分子FGFR4抑制剂,获批开展治疗FGF19过表达的晚期肝细胞癌注册性临床试验,前期临床数据显示220mg BID联用阿替利珠单抗队列在既往接受过ICI治疗的FGF19+ HCC患者中ORR达50% [4][17] - 口服PD - L1及FGFR2/3等处于二期临床阶段,ABSK061在软骨发育不全症及多种癌症方面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 [4][37] 公司创新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 - 公司在小分子肿瘤精准治疗及小分子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发能力突出,与默克等大公司有商业化合作,研发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药即将商业化 [39] - 研发团队约221名专业人员,专注肿瘤领域,70%有研究生或以上学位,21%持有博士学位,由徐耀昌博士、喻红平博士领导,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近30项IND或临床试验批准 [39] - 靶点选择重点突出,针对多种重要肿瘤靶点研究,适应症广泛,积极探索联合治疗方案,有全球战略 [40] 管理团队 - 徐耀昌博士为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在肿瘤及其他疾病领域有逾30年研发经验 [40] - 喻红平博士为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曾在多家知名药企任职 [43] - 嵇靖博士为首席医学官、执行董事,有丰富临床开发及监管战略经验 [44] - 张子栋博士为首席财务官,有全面财务管理及资本运作经验 [45] 财务状况 - 随着研发管线推进,匹米替尼即将商业化,和默克合作取得首付款497百万元,2024年年度总收入约504百万元,较2023年增加约485百万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4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6年匹米替尼为公司带来110百万元分成收入,2028年达450百万元;依帕戈替尼预计2028年商业化,2028年收入达200百万元,2029年达360百万元 [47] - 预计2025 - 27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50亿、6.80、7.3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1.11亿、1.42亿元,根据DCF模型得出目标市值78.2亿港元,目标价11.50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49]
和誉-B:小分子创新药研发能力突出,肝癌新药星辰大海-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