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市场追高性价比不高,维持当前点位判断,科技板块是主线,剩余板块扩散依赖宏观总量政策 [2][3][4] - 南向资金是港股反弹重要推动力量,具备边际和局部定价权,但受配股机制影响无绝对定价权 [3][11][12] - 美股受 AI 驱动、地缘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部分泡沫被挤掉,处于泡沫形成阶段,排除政策不确定性后是介入时机 [3][14][15] - 2025 年财政政策发力需求,重点在消费,消费发力偏向民生领域 [3][25][34] - 港股新消费板块表现强劲,反映内部结构性机会及市场情绪修复,未来有望保持较快成长和稀缺性溢价 [3][35][36] 各部分总结 市场结构与操作策略 - 当前市场呈极致结构性特征,科技板块主导指数上涨,未来 40%科技含量是主线,60%扩散依赖宏观总量政策 [3][4] - 港股头部公司占比大对指数效果明显,A股 AI 相关行业板块对整体指数贡献较小 [6] - 2023 年后港股走势底部逐步抬升,有交易主线但会透支,最佳策略是低迷时介入、亢奋时获利,也可转移科技板块仓位 [10] 南向资金 - 2025 年南向资金成港股反弹重要推动力量,春节后流入速度加快,预计全年流入规模接近 2 万亿港币,主要由个人私募等趋势交易资金构成 [11] - 南向资金具备边际和局部定价权,但因港股开放金融市场、外资可借券做空及配股机制,无绝对定价权 [12][13] 美股市场 - 美股受 AI 驱动、地缘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部分泡沫被挤掉,类似 1997 - 1998 年处于泡沫形成阶段,排除政策不确定性后是介入时机 [3][14][15] - 未来几个月 4 月 2 日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是关键,部分增加消费税影响小,全面升级会给美联储 6 月降息带来更大阻力 [3][18] 消费领域 - 2025 年财政政策发力需求,重点在消费,消费发力偏向民生领域,通过“投资于人”理念增加人口数量和质量,增强未来供给潜力及当下消费需求 [3][25][34] - 港股新消费板块表现强劲,反映内部结构性机会及市场情绪修复,不受传统品质消费因素影响,受益于国潮元素和年轻消费者偏好,未来有望保持较快成长和稀缺性溢价 [3][35][36] - 3 月 16 日出台的提升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涵盖八个方面 30 项重点任务,超出预期,兼顾消费各方面因素,支持部分新兴行业 [37][38] 互联网行业 - 互联网行业复盘显示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浪潮有参考意义,AI 应用应从颠覆性角度思考潜在场景 [8][41] - 巨头的渠道优势是互联网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2] - AI 应用浪潮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尚未出现类似雅虎的纯正 AI 应用公司 [43] - AI 应用发展可借鉴新技术普及的三个阶段,未来可能出现新兴 AI 巨头 [45][46] - 对 AGI 过度信仰存在风险,未来三年内 AGI 实现概率较低 [47]
中金公司 宏观策略周论:行情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