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宏观专题研究:MLF退出后央行如何定利率?
浙商证券·2025-03-25 22:32

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 - 2025年3月24日央行开展4500亿元MLF操作,将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标志MLF利率政策属性完全退出,回归1年期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1][2] - MLF政策利率淡出始于2024年6月,历经多阶段调整,至2025年3月正式退出[3] 本次操作影响 - 2025年3月MLF到期量3870亿元,开展4500亿元操作实现净投放630亿元,保持流动性充裕与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4] - 采用多重价位中标可反映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压力[4] 利率政策转变 - MLF利率政策属性退出后,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成为主要政策利率,我国利率走廊机制与欧央行相似[1][2][6] -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走廊新机制以7天逆回购利率1.5%为中枢,临时隔夜逆、正回购利率2%和1.3%为上、下限,宽度70BP[5] 利率传导链条 - 预计央行通过“7天OMO利率+央行引导→DR007/LPR→短端利率→长端利率”实现利率传导[1][8] - 调整后贷款市场形成“7天OMO利率→LPR→贷款市场利率”,存款市场对应调整为“7天OMO利率→LPR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款市场利率”[8][9][10] 后续货币政策展望 - 若中美博弈升级,央行或切换首要目标,通过降准降息对冲外部冲击[11] - 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全年降准约100BP,降息约30BP[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