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夏航季客运航班周总量13.0万班,同比19夏增15%、同比24夏降3.3%,环比24冬增2.4%;总航班缩量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国际航线恢复程度高于去年同期,供给缩量有望抬升票价 [6] - 国内客运航班中支线机场投产、国产支线飞机大规模投用,带动支线互联供给扩容明显;干线互联航班量同比收窄,干线与支线连接的航班降幅更大 [13] - 国际客运航班周总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国际航司份额较上一航季有所回升,达4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仍低于境内航司恢复程度 [19] - 上市航司中,除华夏航空外,所有航司客运航班量同比均减少;华夏、春秋、国航航班量对比2019夏增长显著,客运航班量市场份额扩张明显 [24][29] - 对比2019夏,前20大机场中部分机场航班扩容超15%,一级机场中广州、浦东机场航班增速超10%,北京、成都产能紧张缓解,干线优质资源释放;但同比2024夏,仅部分机场维持正增长,头部机场产能趋向饱和 [35] - 2025年夏航季北上广深四地航班量同比有增有减,比2019夏均增长;各地航司份额有不同变化 [43] - 2025夏航季货运航班周总量同比19夏增66.7%、同比24夏降4.8%,环比24冬降0.4%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客运总量 - 2025年夏航季客运航班周总量13.0万班,同比19夏增15%、同比24夏降3.3%,环比24冬增2.4%;其中国内11.3万班,同比19夏增22.4%、同比24夏降3.8%,环比24冬增2.3%,国际1.5万班,同比19夏降16.4%、同比24夏增4%,环比24冬增4.8% [6] 国内 - 2025年夏航季国内客运航班112569班/周,干干/干支/支支分别占比57.1%/36.3%/6.6%;干干航班同比2024夏降2.7%,环比2024冬增0.1%,比2019夏增20.6%;干支航班同比2024夏降6.6%,环比2024冬增2.4%,比2019夏增20.5%;支支航班同比2024夏增2.3%,环比2024冬增25.6%,比2019夏增55.4% [13] 国际 - 2025年夏航季国际客运航班周总量14780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国际航司份额较上一航季有所回升,达4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低于境内航司恢复程度 [19] - 分区域看恢复率,东南亚84%、东亚90%、北美27%、西欧81%、欧洲其他74%、大洋洲80%、亚非其他98%;日韩地区恢复率高于东南亚,东南亚环比与同比改善程度更高;北美市场同比、环比增幅最高但仍处较低水平;西欧同比、环比改善较明显;大洋洲是唯一环比缩量区域,与季节性差异有关 [21] 航司 - 上市航司中,除华夏航空外,所有航司客运航班量同比均减少;吉祥、海航、南航同比降幅前三;环比上海航、南航减少,其余航司增长,华夏、春秋、东航为环比增幅前三;对比2019夏,华夏、春秋、国航航班量增长显著,增速分别达48%、39%、17% [24] - 客运航班量市场份额上海航、南航、吉祥环比、同比份额减少,其他航司增长;对比2019夏,海航、南航、东航份额减少,而华夏、春秋、国航市场份额扩张显著,分别提升了0.58、0.53、0.28pcts [29] 机场 - 对比2019夏,前20大机场中,海口、武汉、杭州、长沙、深圳、郑州机场航班扩容超过15%;一级机场中,广州、浦东机场航班增速均超过10%,北京、成都产能紧张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干线优质资源得到释放;但同比2024夏,仅浦东、杭州、南京、海口四个机场维持正增长,头部机场产能逐步趋向饱和;考虑一市两场情况,总量同比缩减下,北、上实现同比正增长,成都基本持平 [35] 北上广深航司份额 - 2025年夏航季北上广深四地航班量分别14276、14347、9931、7890班,同比2024夏,分别增0.3%、1%、0.1%、降0.6%;比2019夏,分别增长34.7%、12.1%、14.6%、18.4% [43] - 各地份额看,北京国航枢纽优势巩固,环、同比均提升,东航份额提升、南航环、同比减少;上海剔除季节性因素,各航司份额较稳定;广州国航、春秋、海航环比、同比份额提升;深圳国航、南航环比、同比份额提升,东航有所减少,小航变动不大 [43] 货运 - 2025夏航季货运航班周总量7561班,同比19夏增66.7%、同比24夏降4.8%,环比24冬降0.4% [45]
2025夏航季航班换季计划解读
华源证券·2025-03-26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