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财政支出前置促进经济回升,财政收入总体平稳,支出进度加快,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和保障民生;商业航天方兴未艾,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 [4][5][9] 财政支出前置促经济回升——宏观点评 财政收入情况 - 1 - 2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小幅下降 1.6%,收入进度为 19.9%,略低于过去五年同期平均水平;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 10.7%,收入进度为 10.2%,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持平 [4] - 1 - 2 月四大主力税种中有三个收入正增长,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 1.1%、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 0.3%、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 26.7%,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 10.4%;出口退税同比增长 16.9% [4] - 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但对财税贡献相对滞后,1 - 2 月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 15.7%,五项房地产相关税收同比下降 11.4% [4] 财政支出情况 - 1 - 2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 3.4%,支出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支出进度为 15.2%,高于过去 5 年同期平均值 0.8 个百分点 [5] - 2025 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补贴规模为 3000 亿元,较去年翻番;1 - 2 月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领域财政支出同比增长 5% [5] - 去年科学技术财政支出 11505 亿元、增长 5.7%,高于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增速 2.1 个百分点;今年 1 - 2 月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 10.6%,高于一般财政支出增速 7.2 个百分点 [6] - 1 - 2 月民生相关支出同比增长 5.4%,较一般公共财政支出快 2 个百分点,今年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7] 商业航天行业报告:商业航天方兴未艾,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行业 PPT 报告 行业现状 - 商业航天正逐渐成为航天产业主体力量,低轨通信卫星是未来重要趋势,市场以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为主 [9] - 2024 年美国、中国发射次数分别占总发射次数的 60%和 26%,近三年全球商业航天发射次数呈翻倍式增长,2023 年占总发射次数的比例达 56%,我国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显著提升 [9] - 截至 2025 年 2 月 19 日,全球在轨卫星数量 13810 个,其中美国 8897 个(占比 64%)、中国 820 个(占比 6%),在轨卫星中商业低轨通信卫星已成为主体且保持较快增长 [9] 产业链结构 - 商业航天产业链分为上游卫星制造和 AIT、中游卫星发射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下游卫星运营和应用 [10] - 卫星制造中,一般定制卫星载荷和平台成本各占 50%,卫星 AIT 指卫星整星总装、集成和测试过程 [10] - 卫星发射大推力、可复用液体火箭将成主流,重点发展液氧甲烷发动机、垂直起降回收和 3D 打印 [10] - 地面设备制造分为地面站及终端设备,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和移动终端等;卫星运营和应用包括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领域,卫星通信是未来重点市场 [10] 经济规模 - 2022 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达 4276 亿美元,占航天经济总规模的比例为 78%;中国市场超万亿元人民币,2015 - 2021 年 CAGR 为 22% [11] - 2023 年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服务占卫星产业链的比例分别为 53%、39%,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分别占 6%、3% [11] 未来前景 - 驱动因素包括“太空圈地”及国家政策支持,2024 - 2030 年是中国低轨卫星发射的集中窗口期,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12]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预计 2026 年底完工,年总发射能力达 60 发以上;文昌卫星超级工厂计划 2025 年 6 月投产,竣工后可年产千星 [13] - 卫星互联网需求端将迎来较大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13] - 2024 至 2030 年,我国商业航天上游卫星制造累计市场空间约 3688 - 4637 亿元,中游卫星发射服务累计市场空间约 648 - 818 亿元;至 2030 年,中游卫星地面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 5761 亿元,下游卫星通信服务市场空间约 1463 - 1633 亿元,产业链整体增量约 6536 - 7655 亿元 [13] 投资建议 - 首次覆盖,给予商业航天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包括上游卫星制造和 AIT、中游火箭发射和地面设备、下游卫星运营和应用等环节的相关企业 [14]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3-27
国海证券·2025-03-27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