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策略专题研究:两个太阳,被重塑的全球化
民生证券·2025-03-27 16:42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化正被重塑,呈现由最终产品贸易向复杂加工贸易转变、范围由一个整体变为两个核心的特征,中国外需迎来新变化,贸易链重构使产业链延长、运输距离变远,带来相关行业投资机遇 [1][5] 全球化正在如何被重塑 特征一:由最终产品贸易向复杂加工贸易转变 - 过去全球化以传统贸易为主,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后,简单 + 复杂全球价值链占比抬升,贸易伙伴关系更集群化 [12] - 2000 - 2023 年,全球生产活动中国内占比波动下降,全球化趋势未逆转,但形式转变,2018 年传统贸易占比见顶,2021 年后全球化重启 [13] - 各国参与全球贸易方式不同,中国从最终产品贸易转向复杂加工贸易,美国生产活动回流,东南亚注重内需服务转型,欧洲经济受全球贸易影响大 [21][25] 特征二:范围由一个整体变为两个核心 - 重塑后的全球化以中美为核心形成各自贸易圈,同一圈内国家贸易联系更紧密 [35] - 2021 年以来,中国主要增加值出口国占比变化,美国主要增加值进口国占比变化,中美贸易核心圈交集在日韩、墨西哥和印度 [37] - 中国多数部门传统贸易出口份额 2020 年后回落,但部分部门通过全球价值链间接出口占比抬升,划分出优势部门 [46] 中国外需:破局增量,再造存量 中国寻找新外需:墨西哥、印度和东南亚 - 2021 年以来,中国从传统贸易转向全球价值链贸易,多数国家传统贸易对中国增加值贡献下降,仅墨西哥、印度和菲律宾等国上升 [56] - 2018 年以来,中国向美国出口占比下降,向墨西哥、印度、越南、印尼、泰国等国占比上升,估算了中国出口在这些国家的转口贸易占比 [56] - 墨西哥、印度和东南亚等国不仅是转口贸易国,还为中国创造新外需,2025 年或拉动中国总增加值增长 0.5% [65] 美国对外高依赖下的贸易博弈 - 美国整体及关键部门对外依赖明显,短期内自给自足可能性不大,实施关税政策或有顾虑,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本土需求不满足、产业链断裂 [70] - 美国在多个部门对中国依赖度高,中国可在众多部门对美国实施反制 [73][78] 欧美贸易摩擦背后:欧洲或被推向中国 - 特朗普第一任期使欧洲对美国依赖度下降、对中国依赖度上升,拜登时期趋势逆转,当下除美国外中国是欧洲第一大依赖国 [86] - 若欧美摩擦升级,中国有望拿回在欧洲部分部门的份额,估算欧洲被推向中国后可抵消中国向美国出口增加值的 19% [92][94] 贸易链重构的结构影响:产业链延长 + 运输距离变远 -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影响产业链发展,2015 年前产业链延长,后受贸易保护和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1 年以来全球各环节生产长度再度抬升,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长度未恢复 [100] - 制造和贸易格局变化使全球船运距离增加,船运供给不足,长期价值凸显 [103] 重塑的全球化下的机遇 - 中国外需关注墨西哥、印度和东南亚带来新增长、美国实施关税政策有阻碍、中欧贸易关系有修复空间,船运距离有望抬升 [5] - 受正面影响的行业分布在金属、船运、设备类、消费等领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