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预期高股息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采用两阶段构建预期股息率指标,第一阶段基于年报公告利润分配计算股息率,第二阶段利用历史分红与基本面指标预测股息率,并辅以反转因子和盈利因子筛选[8][13]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剔除沪深300成份股中停牌及涨停股票[13] 2. 剔除21日累计涨幅最高的20%个股(反转因子)[13] 3. 剔除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小于0的股票(盈利因子)[13] 4. 按预期股息率排序,选取前30只个股等权构建组合[9] - 模型评价:通过动态调整持仓和严格筛选标准,兼顾股息收益与基本面稳健性 2. 模型名称:红利择时框架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通胀、流动性、利率和市场情绪等5个子信号合成多空信号,判断红利资产配置时机[2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子信号包括PPI同比、M2同比、M1-M2剪刀差、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红利股成交额占比[24] - 合成信号通过加权或逻辑运算生成最终观点(1看多/0看空)[2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预期高股息组合: - 累计收益:358.90%(2009/2/2-2017/8/31)[11] - 累计超额收益(vs沪深300全收益):107.44%[11] - 年化超额收益:8.87%[11] - 最大回撤:12.26%(滚动一年)[11] - 月度胜率:60.19%[11] - 2025年3月超额收益:vs沪深300 +3.36%,vs中证红利 +1.33%[14] 2. 红利择时框架: - 2025年4月合成信号:0(看空)[24] - 子信号状态:M2同比由多转空,其他信号混合[2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预期股息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结合历史分红规律与基本面指标预测未来股息支付能力[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第一阶段:使用年报公告的分红数据计算静态股息率 - 第二阶段:通过ROE、现金流等基本面指标建立预测模型[8] 2. 因子名称:反转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剔除短期涨幅过高股票以避免追高风险[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21日累计涨幅,剔除前20%个股[13] 3. 因子名称:盈利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筛选盈利持续改善的标的[1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剔除单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股票[13]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预期股息率因子: - 2025年3月Top30组合平均收益:3.05%(vs沪深300 -0.32%)[14] - 头部个股超额显著(如格力电器+10.87%)[19] 2. 反转因子+盈利因子: - 组合波动率显著低于纯股息策略[11] - 2025年3月最大单股回撤仅-2.07%(邮储银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