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
国元证券·2025-03-31 22: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端到端发展进入加速期,与AI共振推动智能驾驶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新时代,汽车行业迈向智能驾驶全面普及时代 [7][36][46][51] - 建议关注自研核心算法的整车企业,如特斯拉、华为鸿蒙智行、小鹏、理想、比亚迪等 [3] - 智能驾驶产业链各环节呈现不同发展态势,车端架构向中央计算迈进,感知层、决策层、执行层均有技术创新和市场变化 [3] 各章节总结 端到端发展进入加速期,基于规则长期护航 - 端到端在智能驾驶领域指车辆将传感器信息直接输入统一神经网络输出驾驶命令,具有信息无损传递、迭代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可分为模块化和一体化端到端,技术将向一体化或端到端+多模态大模型冗余双系统架构演进 [8][11] - 端到端发展历经早期探索(2016 - 2018年)和技术突破与现实应用(2019年 - )阶段,英伟达、特斯拉、OpenDriveLab等企业推动了技术发展 [14][15] - 端到端实现方法包括模仿学习(行为克隆和逆最优控制)和强化学习,前者通过模仿专家行为训练,后者通过“试错”学习,二者结合可提升系统性能 [23][24] - 端到端面临数据、算力、大模型黑盒属性等挑战,优质训练数据与车企多因素相关,长尾场景覆盖率低,需合成数据补充,端到端落地对车端和云端算力要求高,大模型决策过程难理解 [28][31][32] - 国内政策支持充足,多项智联网汽车政策推动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和商业化进程,“车路云一体化”具有巨大潜在价值 [34] - 2025年2月多家车企及供应商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AI技术进步助推自动驾驶行业新竞赛,DeepSeek在算法优化、算力节省、数据处理等方面有优势,可赋能智能驾驶和座舱 [36][38][41] - 比亚迪引领10万级别智驾落地,推动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时期,更多车企加入智驾普及赛道,高速和城区NOA标配车型价格下探 [46][47] - 2024年国内新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配量和渗透率提升,新能源车高于燃油车,政策支持高阶智驾落地,AI大模型赋能加速商用,2025年智驾市场进入“车位到车位”功能竞争阶段,NOA高阶智驾市场将迎来商业化拐点 [51][52] 关注自研核心算法的整车企业 - 特斯拉是纯视觉方案+一体化端到端先驱,FSD系统计划实现L5级自动驾驶,通过多方面布局实现迭代升级,构建Dojo超级计算机系统,算法从感知模块端到端发展为一体化端到端,数据标注和引擎实现闭环,建设车端算力与超算中心,FSD功能不断优化,V13有新增亮点 [57][62][65][70][71][78][81] - 华为鸿蒙智行采用模块化端到端,聚焦生态整合与全域协同,ADS采用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方案,硬件方案历经三次迭代,2024年推出ADS 3.0实现端到端技术规模化量产,计划2025年推动高速L3级商用化和城区L3级试点,依托昇腾AI构建算力底座,ADS 3.0有多项体验亮点 [82][85][86][89][90] - 小鹏采用云端蒸馏模型+纯视觉方案,大幅提升车端上限,自研XNGP系统,感知核心为Xnet,2024年发布AI天玑系统,采用模块化端到端模型,技术路线全面变革,通过知识蒸馏提升车端模型,认为云端大模型是制胜关键,2025年计划实现XNGP全面普及和L3级试点,并拓展海外市场 [96][99][100][103][104] - 理想采用端到端+视觉语言模型(VLM)双系统,规范端到端模型下限,系统1端到端在多数场景驾驶,系统2 VLM在少数场景辅助,双系统工作原理增强推理模型可解释性和数据挖掘能力,世界模型可协同工作并生成长尾场景视频,2025年推出OTA 7.0实现全场景智驾,未来推进双系统迭代并计划实现L3和L4级自动驾驶 [107][108][109][110][115][117][119] - 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技术,技术下沉与生态闭环推动智驾平权,2023 - 2025年推出“天神之眼”系统并不断升级,包含三套技术方案,推动高速NOA向10万级以下车型普及,全系接入DeepSeek - R1大模型形成全栈生态 [126][127] 智能驾驶产业链 车端 - 电子电气架构向中央计算迈进 [3] 感知层 - 传感器数量减配、性能提升,激光雷达市场快速增长且格局集中,高阶智驾需要其提供安全冗余,前视摄像头市场分散,算法从全量感知向按需感知演进 [3] 决策层 - 域控制器构成明确,智驾域控市场走向合作定制化,德赛西威是高算力智驾域控行业领军企业,Momenta提供端到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驾域控芯片市场竞争格局多极化,SoC高性能更适应未来趋势,地平线强调软硬结合,黑芝麻智能构建自动驾驶芯片产品矩阵 [3][5] 执行层 - 线控底盘结构有优势,智驾渗透加速其国产放量,行业格局集中且主机厂粘性高,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逐渐普及,线控制动EHB One - Box是主流方案,伯特利线控制动业务攀升,线控转向是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备,尚处市场导入期,拓普集团业务体系多元化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