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编制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AI营收占比、成长性和市值规模构建综合指标体系,筛选具有真实AI业务支撑的上市公司[37][3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样本筛选:从沪深市场中选取为AI提供基础资源、技术或应用支持的证券,剔除成交额后20%的证券[38] 2. 综合得分计算: 其中: - 收入占比得分:AI业务收入≥70%得1分,30%-70%按行业调整(互联网/软件得1分,其他按实际比例),<30%按实际比例[38] - 营收增速得分:过去两年平均营收增速的标准化得分[38] 3. 加权方式:综合得分调整后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即收入占比得分×营收增速得分×自由流通市值)[38] - 模型评价:兼具全面性(覆盖全市场)、成长性(侧重高增速赛道)和纯粹性(严格筛选AI业务占比)[42][44] 2. 模型名称:AI营收占比调整市值权重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调整市值权重以聚焦真实AI业务,避免概念股干扰[3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要求成分股至少20%收入来自AI业务,平均AI营收占比达80%[39] - 对非核心AI业务(如家电企业)按实际AI收入比例降低权重或剔除[39] - 结合稳定营收指标筛选长期高增速公司,动态优化子行业权重(如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40]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模型: - 区间收益率(2024/02/05-2025/03/21):68.57%[68] - 年化夏普比率:1.38[68] - 年化波动率:39.74%[68] - 盈利增速:2023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6.41%,2024E-2026E预测增速分别为24.24%、41.10%、24.18%[64][66] 2. 对比基准指数: - 中证计算机主题指数:区间收益率56.81%,年化波动率39.49%[68] - 沪深300指数:区间收益率23.12%,年化波动率20.36%[68]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AI营收占比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公司AI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确保成分股业务纯粹性[38][39]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按AI业务收入分层赋分(70%以上得1分,30%-70%按行业调整,30%以下按实际比例)[38] - 结合行业属性修正(如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直接得1分)[38] 2. 因子名称:营收增速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捕捉高成长性AI子赛道[38][4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计算过去两年平均营收增速的标准化得分,用于调整成分股权重[38]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AI营收占比因子: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48.89%,平均市值1306.21亿元[62][63] - 行业分布:计算机(47.63%)、电子(30.79%)、通信(10.80%)[56][59] 2. 营收增速因子: - 指数成分股成长性:2024E-2026E净利润增速均超24%[64] - 子行业权重动态调整:新兴AI应用(如智能家居)权重从2017年<10%提升至近50%[40] --- 注:研报中未涉及传统量化因子(如价值、动量等)的具体构建,故未列出相关内容。
基金投资价值分析:富人工智能ETF投资价值分析:DeepSeek横空出世,AI+浪潮袭
国信证券·2025-04-01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