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特朗普2.0全盘否定拜登外交路线,采取门罗主义和缓和政策,附以意识形态偏好和关税威胁,其政治逻辑清晰连贯,对美国现状有认知、对长期愿景有规划、对短期举措有安排,此次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使欧洲安防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2][4][15] 现状认知和长期愿景 - 特朗普认为美国或许已不伟大,当前美国面临非法移民、贫富差距、工业凋敝、身份政治、债台高筑、通胀高企、外事缠身等问题,其主导战后世界秩序的科技、军事和美元优势地位被不同程度动摇,社会分裂扩大 [5] - 特朗普认为需让科技、军事、美元再次强大,实现“美国再次伟大” [6] 历史的坐标:尼克松主义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方面,战后大规模对外援助成负担,西欧和日本成竞争对手,外贸顺差变逆差,美元外流、黄金储备下降,导致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70年代经济在大滞胀中挣扎;外事方面,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内爆发反战运动,美苏形成战略均势,美国面临一定劣势 [6] - 尼克松结束“遏制政策”,采取“缓和政策”,包括减少外事消耗,如降低在北约军费开支占比、从越南撤军、减少在亚洲其他国家驻军;加强美洲防御,如策划智利政变;缓和敌对关系,如美苏首脑多次会见、达成军控协议、扩大双边贸易,美苏关系缓和加速欧洲一体化 [7] 特朗普2.0的对外政治逻辑 保障美洲本土的安全 - 战略收缩需加强美国/美洲本土安全保障,特朗普关注墨西哥湾、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是美国船只捷径,格陵兰岛有战略价值且战略价值还在提升,美国频繁施压试图让其投向美国 [9][10] 战略收缩和意识形态输出 - 战略收缩是“选择性战略收缩+意识形态输出”,与美国核心利益不相关、与MAGA意识形态不相近的就收缩,如关闭USAID;对欧洲盟友态度结合意识形态问题,特朗普排斥欧洲特别是西欧大国的意识形态,万斯抨击欧洲政府,特朗普对泽连斯基存在排斥感,长期调停俄乌可减少外事消耗、缓和敌对关系、重启美俄合作,短期特朗普参与调停俄乌时情绪化立场突出 [11][12][13] 关税成为外交谈判手段 - 美国从制造业强国沦为消费强国,单靠关税难使制造业回流,妄加关税易受损,但特朗普可通过关税威胁榨取外交利益,在不同国家有不同效果,他开发了将关税作为威胁的手段 [14] 总结:对拜登外交路线的全盘否定 - 特朗普2.0否定拜登外交路线,采取门罗主义和缓和政策并附以意识形态偏好和关税威胁,此次政策调整使欧洲安防形势严峻,欧洲已开始自救,如批准“重新武装欧洲”计划、德国批准财政计划等 [15]
宏观专题研究报告:拜登政府,迎接更多服务
国金证券·2025-04-02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