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两会要点解读2025
毕马威·2025-04-07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两会期间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设定“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码,注重改革创新、促消费惠民生及应对潜在风险,有十个要点值得关注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经济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宏观环境更具挑战性 - 《报告》将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与2024年一致,符合长期经济增长目标,受疫情影响2021 - 2024年平均复合增速低于5%,2025年需保持该增速以达成潜在目标 [8] - 达成“5%左右”目标增速较上一年更具挑战性,内部环境方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低位、经济动能转换进入深水区等;外部环境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且有升级可能,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影响全球经济和资本流动 [9][10] -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形势未变,宏观政策呈现更加及时、务实、灵活的特征,为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12] 逆周期调节加码发力,财政货币配合更见协同 - 实现经济目标增速需更积极的宏观政策支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20] - 财政政策方面,2025年赤字率设定在4%左右,新增政府债务规模合计达11.86万亿元,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上行至9.3%;本轮财政扩张中央主导,兼顾稳增长、促创新、防风险 [20][24] - 货币政策告别“稳健”取向转向“适度宽松”,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预计央行进一步降准并灵活使用流动性管理工具,结构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价格上2025年降息可能性和必要性大但时点可能后置 [28][29] 扩大内需是第一要务,紧抓促消费和惠民生 - 《报告》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置于首位,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 [31] - 提振消费政策聚焦促消费与惠民生结合,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预计拉动社零增速1.5个百分点;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 [31][32][33]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 全球科技创新活跃,中国科技实力崛起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但海外收紧对华技术限制 [35][37] - 科技创新方面,《报告》着眼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部署科技成果转化和金融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39] - 产业创新方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整治“内卷式”竞争,预计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 [40][43]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政策 - 《报告》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47] - 国企方面,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突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主线,实施相关制度建设,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48][49] - 民企方面,《报告》提出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多部门部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有望带动民间投资恢复增长 [50][52] 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前景不确定,我国稳外贸、稳外资难度加大,《报告》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 [55] - 外贸方面,从优化金融服务、办好重大展会、培育外贸新动能三方面部署稳外贸工作,新型离岸贸易或成应对关税冲击手段 [56] - 外资方面,稳外资“组合拳”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优化利用外资区域布局四方面发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 [60][61] 积极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 《报告》关注重点领域风险,要防范房地产、财政金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65] - 防范房地产流动性风险,政府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和土地,降低收储项目收益要求,多项政策资金支持有望化解房企债务风险 [65][66] - 化解地方财政金融风险,短期债务置换降低压力,中期推动城投市场化转型,长期推进财税改革 [67] - 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等方式分类化解,财政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金 [71] 进一步稳定资产价格,持续改善社会预期 - “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报告》,稳定资产价格是宏观调控重要着力点 [76] - 房地产市场方面,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关注城中村改造进程,地方政府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 [77] - 稳定股市方面,用好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长期资金入市积极作用持续显现,政策引导各类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80][81] 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强服务与扩基建并举 - 中国城镇化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仍有提升空间,《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84] - 政府着重公共服务与基建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建上补齐县城基础设施短板和实施城市更新 [85] - 新型城镇化将成政府投资重点,财政资金有望向基建领域倾斜,政府投资动能有望回升 [86] 纵深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 《报告》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91] - 设定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为“3%左右”,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92][93] - “减污”推进保卫战,“扩绿”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增长”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