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因子选股(二十):因子投资新时代
长江证券·2025-04-09 21:50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注: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具体量化模型,主要聚焦于因子分析,故本部分跳过)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残差波动率 - 构建思路:通过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回归残差的波动率衡量价格稳定性[16] - 具体构建过程残差波动率=1Tt=1T(rtr^t)2残差波动率 = \sqrt{\frac{1}{T}\sum_{t=1}^{T}(r_t - \hat{r}_t)^2} 其中,rtr_t为实际收益,r^t\hat{r}_t为三因子模型预测收益,方向为-1(低波动更优)[16] - 评价:反映个股价格稳定性,长期有效性较高 2. 因子名称:特异率 - 构建思路:通过1减去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衡量定价特异性[16] - 具体构建过程特异率=1R2特异率 = 1 - R^2 R2R^2为回归拟合优度,方向为-1[16] 3. 因子名称:波峰 - 构建思路:基于日内1分钟成交量峰值数量衡量成交活跃度[16] - 具体构建过程:筛选成交量超过均值+1倍标准差的局部峰值,计算20日均值,方向为1[16] 4. 因子名称:每笔成交额 - 构建思路:反映大额交易意愿[16] - 具体构建过程每笔成交额=总成交额成交笔数每笔成交额 = \frac{总成交额}{成交笔数} 方向为1[16] 5. 因子名称:归母净利润1年分位 - 构建思路:标准化归母净利润的短期变化[16] - 具体构建过程归母净利润过去8季度均值过去8季度标准差\frac{归母净利润 - 过去8季度均值}{过去8季度标准差} 方向为1[16] 6. 因子名称:深度学习合成因子(ML合成) - 构建思路:整合日频、周频、分钟频、开盘模型因子信息[61] - 具体构建过程:通过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不同频率量价数据,方向为1[61] - 评价:信息合成能力最强,但依赖数据频率和模型结构[61] --- 因子的回测效果 (以下为2024年数据,分组回测与风控组合口径一致) 中证800内因子表现 1. 残差波动率: - IC=11.92%,ICIR=71.50%,年化收益=14.54%,最大回撤=-4.91%,IR=2.03[24] 2. 波峰: - IC=7.96%,ICIR=55.58%,年化收益=7.91%,最大回撤=-4.18%,IR=1.19[24] 3. 每笔成交额: - IC=5.07%,ICIR=27.54%,年化收益=4.33%,最大回撤=-7.35%,IR=0.58[24] 中证1000内因子表现 1. 残差波动率: - IC=10.76%,ICIR=58.95%,年化收益=5.09%,最大回撤=-8.45%,IR=1.36[28] 2. 归母净利润1年分位: - IC=4.04%,ICIR=52.40%,年化收益=2.72%,最大回撤=-13.20%,IR=1.55[28] 3. 深度学习合成因子: - ICIR=88.58%(中证1000历史最高),IR=2.30(风控组合)[61][66] --- 因子动态分析 1. 因子衰减趋势:2010-2024年ICIR和信息比均呈下降趋势,信息比衰减更快[6][30] 2. 板块分化:2024年沪深300与中证1000因子有效性差异显著扩大(ICIR分化度+70%)[69][73] 3. 动量效应:2019年后因子动量波动加剧,与资金流入周期相关(如2022-2023年量价因子动量强)[80][81] (注:报告未提供完整模型回测结果,故模型部分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