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近期全球风险资产深度调整,港股市场受流动性冲击调整幅度大,但港股基本面优、估值低,投资逻辑转变,定价权渐向南向资金转移,港股ETF基金发展快且资金逆市流入,可关注内需消费和红利方向进行配置 [3][12][28] 各部分总结 近期资产表现 - 全球风险资产深度调整,黄金跟随调整,原油跌幅最深,越南、英、法股票跌幅大;国内权益资产调整,创业板指等跌幅超10%,红利指数抗跌;香港市场受冲击大于A股,恒生系列指数下跌几乎抹平今年涨幅 [7] 投资港股市场的逻辑 - 投资逻辑改变,定价权渐向南向资金转移,基本面与中国经济相关,资金面南向资金流入加速,成交占比近50%,本月南向资金流入前三行业为非必需性消费、金融和资讯科技业 [12][14][16] - 港股上市企业受关税政策影响有限,市场集中在科技、金融和消费行业,中下游制造业少,互联网和软件服务类企业核心收入来自内地 [17] - 相比A股估值更低、股息率更高,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市盈率低,股息率高 [18] - 与A股市场相关性低,加入港股资产可优化组合收益风险比 [20] 港股ETF基金成为资产配置新选择 - 港股ETF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从2019年183.65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2969.84亿元,增长约16.17倍,CAGR达62%,行业主题指数贡献主要增幅 [22][26] - 近期净值回撤加大,但4月几个交易日净流入近300亿元,市场资金看好未来 [28] 港股ETF基金配置思路 - 逆周期调节预期下的内需消费板块:宏观经济引擎转向内需消费,消费结构有新业态,港股涵盖传统和新消费领域;关注港股通消费和恒生消费指数,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两者有差异,恒生消费适合长期投资,港股通消费收益空间高但波动大 [30][31][37] - 南向持仓较高、盈利预期稳定的红利方向:红利资产稳健且有持续收益,港股红利资产股息率高且有稀缺标的;关注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和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前者低估值高分红,后者适合稳健投资者作底仓 [39][42][45] 投资策略 - 不要单一持有港股资产,加入A股核心资产提高组合收益风险比 [47] - 采用倒金字塔定投,市场下跌增加投资,上涨减少投资,分批买卖锁定收益、减少波动影响 [47]
港股ETF基金专题研究(一):新形势下的资产配置选择
东莞证券·2025-04-10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