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集团-W(01810):手机为火诸灯皆明,千帆过尽高端始成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小米集团“买入”评级 [10][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以 MIUI 系统起家,逐步打造“人车家”+互联网生态闭环平台,是国内顶尖的消费电子终端平台型龙头 [3][8] - 智能手机高端化初见成效,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有望推动国内外高端化持续渗透,IoT 平台完备使小米用户粘性较高,消费电子龙头品牌深入人心 [3] - 基于智能手机及 IoT 主业向高端化渗透的稳健增长趋势,以及小米汽车迅速放量,预计小米集团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4.04 亿元、516.53 亿元、655.31 亿元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小米集团:始于手机,兴于开拓,盛于融合 - 发展历程:2010 年成立,最初定制优化安卓系统推出 MIUI,2011 年推出第一代小米手机,2014 年登顶国内手机销量第一并推出 IoT 产品,2021 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2024 年推出第一款车型小米 SU7,至此“人车家”生态平台搭建完成 [15] - 核心团队:形成“创始团队 + 外部高管 + 内部晋升”三位一体管理梯队,2023 年增设经营管理与人力资源委员会,2024 年 9 月卢伟冰升任集团总裁兼手机部总裁,曾学忠掌管国际及互联网业务;股权结构清晰稳定,雷军持股比例最高为 24.15%,其次为林斌 9.33% [21] - 财务情况:自低谷回暖穿越周期,2024 年营收 3659.1 亿元,同比增长 35%,归母净利润 236.58 亿元,同比增长 35%;人车家全面布局,智能手机业务占营收比 52.41%,IoT 业务占 28.45%,智能汽车业务占 8.95%,互联网服务占 9.32%;以硬件低利润策略吸引用户流量,通过高毛利的互联网服务变现,形成“硬件入口、服务盈利”生态盈利模式;毛利率与净利率稳步增长,2024 年费用率显著下降,存货结构优异,周转率有所提升 [27][29][30] 智能手机:存量博弈,高端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 - 市场概览:2015 - 2016 年需求触顶后步入成熟存量换机市场,未来技术核心方向在于围绕 AI 功能的软硬件协同创新;AI 手机发展需 AI Agent 领域技术突破,折叠屏手机是外观形态创新方向,苹果折叠屏手机有望掀起新浪潮;高端化基础在于硬件配置顶尖,芯片与影像升级推动售价提升;新兴市场智能手机高速发展,未来对功能机取代仍有较大空间 [43][46][51][61] - 小米集团:发展分初创期(2011 - 2016 年)、发展渗透期(2016 - 2020 年)、高端化进军期(2020 年至今)三个阶段;高端化曾三次失败,原因包括核心供应商问题及自身重视硬件堆砌忽视细节和操作系统;本轮高端化在硬件、系统、软件、营销等领域全面革新,硬件加强个性化品牌设计,操作系统升级为澎湃 OS,营销开拓线下小米之家并加强渠道下沉;高端化有较大发展空间,ASP 稳健增长但平均仍处较低水平,400 - 800 美元价格带份额扩张 [67][71][76][88] - 展望未来:国内新零售模式发力,高端化与渠道下沉双轮驱动,400 美元以上机型占比迅速提升,但高端机市场仍由华为与苹果主导;海外新兴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亚太地区以低 ASP 竞争,拉丁美洲销量快速提升且份额仅次于三星,中东和非洲市场发展迅速,红米品牌定位精准,初步形成品牌优势 [93][95][98][101][106] IoT:手机为核横向拓展,小米生态占据先机 - 市场概览:智能手机成熟后,IoT 成手机厂商新方向,竞争实质是供应链管理、生态互联及软硬件技术比拼;市场走过爆发期,换机周期放缓,未来创新机遇来自智能手机创新及 IoT 设备与 AI 结合 [112][118] - 小米集团:2014 年确立“1 + 4 + X”智能互联战略布局,2020 年明确“手机×AIoT”战略;核心优势源于强大软硬件生态,硬件在智能家居和汽车领域有优势,软件实现手机与 IoT 设备底层协同;供应链积累及经营理念契合市场需求,能提供性价比产品;销量近期回暖,未来有望借助手机扩张 [121][126][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