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601939):“三大战略”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创新未来引擎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3][5][7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建设银行2024年四季度营收业绩增速回升,规模扩张放缓,净息差降幅边际收窄,非息收入稳定增长,不良率稳中有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1][2][3] - “三大战略”纵深推进,战略势能持续释放,新金融行动创新未来引擎,跳出金融做金融 [16][30] - 金融科技积厚成势,是“第二曲线”的脚手架,公司较早系统提出金融科技战略,组织架构完善,建信金科发展良好 [41][42][45] 公司概况 - 建设银行是全球领先、总部位于北京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05年于港交所上市,2007年于上交所上市,截至2024年末市值约2124.27亿美元,位居全球上市银行第6位 [8] - 股权集中度较高,具有明显国有背景,最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比57.14%,港股占比37.52%远不及A股 [13] - 聚焦中国内地经营,深化国际化发展,2024年营业收入7501.51亿元,境外营业收入223.55亿元 [14] “三大战略”纵深推进 住房租赁 - 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创新形成“投、融、管、退”金融服务闭环,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16] - 截至2024年末,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累计签约收购31个项目,形成162.50亿元资产规模,实际出资90.37亿元,可提供长租公寓房源2.89万间 [16] - 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近3500亿元,服务住房租赁企业超过1600家 [16] 普惠金融 - 巩固国内普惠金融头部机构地位,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21] - 核心平台“建行惠懂你”升级至4.0版本,累计访问量逾3.5亿次 [21] - 截至2024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41万亿元 [21] 金融科技 - 打造“建行云”品牌,完善业技融合机制,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提升集团科技能力均衡性 [25] - 截至2024年末,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超1400亿元,金融科技人员从6983人增长至16365人 [25] - “建行云”算力规模超500PFlops,较六年前扩容8.2倍,新型算力占比超23%,技术指标同业领先 [25] 新金融行动 - 2017年提出新金融理念,2020年深化为新金融行动,强调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30] - 实践领域包括“三大战略”、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绿色金融、上线智慧政务、推进数字化经营 [31] - 乡村振兴方面,涉农信贷余额3.33万亿元;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4.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21.13%;智慧政务方面,构建深入服务政府端的平台生态;数字化经营方面,实现经营范式升级 [35] 金融科技发展 - 较早系统提出金融科技战略,将核心技术聚焦至“ABCDMIX”,应用于六大业务价值链 [42] - 组织架构完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信金科资产总额67.06亿元,净资产14.19亿元 [45][48] - 建信金科具备十大核心能力,为不同主体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51][52] 财务分析 业绩增长 - 2024年实现营收7601.51亿元(YoY,-2.54%),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YoY,+0.88%),四季度营收业绩增速均回升 [1][53] - 2024年加权平均ROE为10.69%,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 [1][54] 净息差与净利息收入 - 2024年净息差1.51%,同比下降19bps,较前三季度下降1bp,四季度降幅边际收窄 [2][56] - 2024年受净息差收窄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43%,前三季度同比下降5.89%,四季度增速边际回升 [2][56]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4%,较前三季度下降1bp;关注率1.89%,较上半年下降18bps;拨备覆盖率233.60%,较前三季度下降3.34pct,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3][58] 盈利预测 假设前提 - 预计2025 - 2027年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6.0%/7.0%/8.0% [60] - 假设2025 - 2027年广义净息差为1.53/1.51/1.50%,小幅下行 [60] - 假设2025 - 2027年信用成本为0.53/0.53/0.53%,基本保持稳定 [60] - 假设未来分红率保持稳定,不考虑外源融资因素 [60]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33/3534/3688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2.3%/2.9%/4.4%,每股收益分别为1.36/1.40/1.46元 [62] 敏感性分析 - 对净息差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悲观、基准、乐观三种情形下的归母净利润及增速、EPS [66] 估值与投资建议 绝对估值 - 使用三阶段DDM模型估值,得出公司价值区间为9.8 - 13.6元 [68][69] - 绝对估值对折现率和永续增长率较为敏感,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70][71] 相对估值 - 将全部上市银行横向比较,给予公司约15% - 25%的估值溢价,计算公司合理价值为9.3 - 10.1元 [71] 投资建议 - 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认为公司2025年合理股价在9.6 - 11.9元,对应2025年PB估值0.76 - 0.95x,有7% - 33%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