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投随笔系列:外部冲击之下的城投融资
民生证券·2025-04-18 14: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结合2018年政策经验与新发“3号指引”政策框架,本轮关税冲击下城投融资政策大概率呈现“有条件的结构性放松”,重点支持优质主体及可进行实质性市场化转型的主体,对弱资质平台及伪转型平台加强审核严控,以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 [5][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18年,城投融资有何变化 -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分阶段升级,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商品规模从500亿美元扩至2500亿美元,涵盖机械、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领域 [2][12] - 央行货币政策实行多目标制,“稳增长”目标重要性上升,全年通过四次定向降准和MLF操作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创新TMLF工具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2][15] - 2018年中之后,央行引导货币环境向“宽信用”过渡,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8.3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万亿元,非标融资显著收缩2.93万亿元 [20] - 2018年初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基建增速下滑,城投融资政策收紧;7月23日国常会后政策基调调整,基建力度加强,城投融资政策松紧转向 [2][22] - 发债政策边际放松后,城投债融资自2018H2起恢复增长,2018H2发行及净融资规模分别为15870亿元、4963亿元,环比分别增长2976亿元、2131亿元,2019年延续宽松 [3][27] 今年城投融资会如何演绎 - 截至4月11日,全国城投债发行端较2024年、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3105亿元、1900亿元,净融资规模分别减少621亿元、3951亿元;分省来看,不同区域表现不同;已声明“市场化经营主体”的主体融资情况整体较好 [4][30] - 2025年3月28日“3号指引”发布,对城投公司发债审核提出更严格、更细化要求,推动城投实质性转型并防范债务风险,如严审城投包装贸易收入、限制拼凑业务转型、资质好的城投或有新增发债空间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