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供应链不断演变,近期贸易转移在干扰事件后更加明显,美国新关税或促使供应链进一步重构 [2][9][17] - 贸易转移将持续,不同美国关税税率带来套利机会,保护主义或促使新兴市场加强彼此关系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贸易格局变化 - 十年前中美是最大进口通道,如今美墨超越中美,中国大陆参与30大双边贸易流中的17个 [12][15] - 全球前30大出口和进口通道随时间集中度降低,英美主导服务贸易流,印美自2005年起重要性上升 [19][20] - 二十多年前美国是电子产品主要目的地,如今中国主导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和贸易 [25] - 2003年亚洲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是关键参与者,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低成本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出口国 [26][28] - 20年前汽车贸易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如今欧洲生产外包至低成本市场,中国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关键供应商 [32][33] 主要经济体贸易地位 - 中美参与一些增长最快的贸易通道,将贸易伙伴多元化,认为中国是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数量激增,新兴市场对中国商品依赖增加 [36][37][39] - 欧盟仍是许多经济体重要进口来源,但重要性下降,仍是约80个市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42][44] 贸易流向变化 - 越南和墨西哥在中国大陆出口中市场份额增加,美国也从这些市场进口更多商品 [47][48] - 欧盟从中国进口份额上升,但中国作为欧盟出口目的地的重要性近年下降 [49][51] - 过去八年美国与墨西哥和越南的商品贸易逆差显著增加,与中国大陆逆差减少,中国大陆与越南和墨西哥的贸易顺差扩大 [53][57] - 美国从越南、中国台湾和韩国进口更多电子产品和消费品,减少从中国大陆进口,中国大陆减少从美国进口一些关键农产品和医疗相关产品 [59][61] - 有贸易重新路由的迹象,越南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从供应链转移中受益,特别是在电气机械、家具、服装和电器领域 [64][66] - 美国对欧盟进口依赖下降,欧盟对美国出口市场依赖上升,中国对美国作为直接出口目的地的依赖降低 [70] 贸易距离与枢纽 - 区域内贸易多年来基本持平或下降,北美与其他地区贸易增加,贸易地理距离变远,但中国大陆主要出口商品运输距离缩短 [74][76][78] - 2005年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集装箱港口最繁忙,如今中国大陆港口重要性上升,占全球前20大集装箱港口中的7个,亚洲内部贸易激增使航运路线重构 [82][83][87] 自由贸易协定 - 自由贸易协定数量激增,涉及发达和新兴市场,欧洲经济体达成的贸易协议最多,但世界贸易大部分仍基于最惠国待遇 [89][90][94] 贸易附加值 - 中国大陆成为全球出口附加值的最大供应国,超过美国和德国,美国最终需求中中国附加值下降,但越来越多地融入越南对美出口中 [106][97][99] - 经美国流向欧盟的中国附加值略有下降,中国是越南对美附加值的关键渠道 [101][103] 未来贸易趋势 - 未来十年发达市场间贸易价值将大幅增加,新兴市场贸易通道可能增长最快 [108][110] - 中国与中东、东南亚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加强,英国与西欧、中美贸易通道过去六年增长较慢 [114][117] - 中国大陆和美国在绝对出口扩张方面潜力最大,预计到2030年金砖国家内部贸易增长20%,到2035年亚洲与中东的双向商品贸易可能翻倍 [119][122][124]
汇丰:贸易演变:50 多张图表展示供应链如何重构
汇丰·2025-04-2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