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镜中泡沫:日本股市低利率时代的攻守之道(中)
长江证券·2025-04-21 21:44

报告核心观点 - 日本股市低利率时代可分为通缩深化期(1998 - 2002)、改革驱动反弹期(2003 - 2007)、后危机时代(2008 - 2012)三个阶段,各阶段宏观环境和市场表现不同,投资需关注红利风格、现金流、供给侧改革等因素 [5][141] 各阶段总结 通缩深化期(1998 - 2002) 宏观背景 - 内忧外患,需求端疲软,实际GDP增速低迷,失业率攀升至5.4%,CPI持续为负,陷入通缩 [23] - 银行不良贷款率达8.4%,信贷余额收缩,中小企业融资难 [23] - 亚洲金融危机余波和美国互联网泡沫冲击,出口额增速下滑,出口占全球比重下降 [24] 权益表现 - 日经225在1999年零利率政策后反弹,后下跌,日本高股息指数跑赢日经225,红利风格强化 [41] - 医疗保健、公用事业、必需消费品等行业表现靠前,通讯和能源靠后 [41] - 医疗保健行业因老龄化刚需和政策红利逆势上涨,如奥林巴斯涨幅达115% [49] - 公用事业表现抗跌,但需规避股息率陷阱,优选现金流优秀的高股息个股 [54] - 半导体行业受美国科技泡沫、亚洲金融危机和竞争影响,出口额增速下滑,企业股价跌幅大,如新光电气工业跌62% [62] 改革驱动反弹期(2003 - 2007) 宏观背景 - 经济修复性复苏,是结构性改革与全球化红利共振结果,小泉内阁改革清理银行不良债权,中国需求拉动出口 [65] - 制造业“防御性收缩”,企业盈利用于降杠杆,内需疲软,经济复苏缺乏内生支撑 [65] 权益表现 - 日经225明显反弹,日本高股息指数超额收益不明显 [78] - 外需敏感型行业领涨,材料、工业、能源等行业表现靠前,电信业务和房地产靠后 [78] - 金融行业因改革恢复信贷传导功能,2003 - 2006年银行行业跑出超额收益 [85] - 制造业通过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机械等行业获超额收益,跑赢东证指数 [85] - 市场开始定价企业去杠杆下的现金流重估,经营性现金流占比改善明显的企业收益率提升显著 [94] 后危机时代(2008 - 2012) 宏观背景 - 美国次贷危机重创出口导向模式,日元升值导致产业空心化 [103] - 政策应对效果不佳,货币宽松难穿透通缩预期,财政扩张加剧债务风险 [105] - 福岛核泄漏事件影响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105] 权益表现 - 日经225总体下跌,日本高股息指数超额收益主要在2008 - 2009年 [117] - 全区间看,电信服务、必需消费品、房地产和医疗保健跌幅较小,公用事业跌幅居前 [123] - 分阶段看,回调期红利和刚需行业抗跌,反弹期房地产、信息技术和材料涨幅居前,后期回调期房地产涨幅居前,公用事业和信息技术跌幅居前 [123] - 需求低波动的刚需行业是穿越周期的重要因素,房地产行业受益于宽财政和地震重建需求 [132][134] - 高股息但现金流恶化的企业会遭遇估值崩塌,如东京电力受福岛泄漏影响,净利润和现金流恶化,股息率降为0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