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大公国际·2025-04-23 1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我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就,新能源装机规模超火电,但新能源发电波动性挑战电网稳定性,新型储能技术成增强电力系统弹性关键;政策推动新型储能蓬勃发展,其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分布有特点、项目大型化且长时储能占比提升;新型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突破技术瓶颈、优化市场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 [1][2] 各部分总结 行业政策 - 2021 年以来政策为新型储能提供方向指引,预计未来为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指导和制度保障 [2] - 我国储能领域政策布局可追溯至 2017 年,近年发布多项重要政策明确目标、地位、布局、市场参与等内容 [3][5] - 2021 - 2023 年布局三大场景并细化多方面规划,2024 年发布 700 余项政策推进高质量发展,2025 年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新能源“强制配储”取消转向市场化交易 [6] - 金融支持上,储能纳入绿色金融和专项债券范围,多地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 [6] 发展现状 - 累计装机规模跨越式增长,2024 年末达 7376 万千瓦/1.68 亿千瓦时,首超抽水蓄能,平均储能时长约 2.3 小时 [8][9] - 装机集中在风光资源大省和用电需求大省,前五大省份新能源装机规模排名靠前,布局分资源驱动和需求拉动两类 [12][13] - 华北、西北、华东地区装机份额合计超 70%,华北受转型和调峰需求推动,西北风光资源丰富且有配储政策,华东经济发达需求旺且技术成熟;东北地区发展慢,受财政、基础设施、扶持力度和气候影响 [15] - 大型新型储能电站加速落地,呈集中式、大型化趋势,单站 10 万千瓦及以上项目装机占比 62.3%;中小型项目有发展机遇 [16][18] - 储能时长结构优化,长时储能占比稳步提升,4 小时及以上项目装机占比 15.4% [19] 机遇与挑战 - 战略机遇:政策红利释放,确立独立市场地位、完善市场机制,地方加大支持;新能源消纳和电网调峰需求强劲,用户侧潜力释放;技术迭代降本,新商业模式带来机遇 [20][21] - 现实挑战:锂电储能依赖锂资源进口、有安全风险、产业链存在问题;非锂电技术产业化滞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各有盈利和机制问题;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影响海外项目布局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