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江沪杭甬(00576):区域经济赋能车流量长期增长,改扩建重塑资产久期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浙江沪杭甬,给予“买入”评级 [2][9][8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浙江省区域经济繁荣,人均GDP及高速公路密度均位于全国前列,2023年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五,民用汽车拥有量超2000万辆,2015 - 2023年民用汽车拥有量8年CAGR为8.5%,保障高速公路车流量增长;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望推进,或影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资产久期 [5][30][37] - 浙江沪杭甬区位优势明显,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控股路产多且地理位置优越,剩余特许经营权年限较长;改扩建、新建项目有序推进,有望提升规模效益 [8][42][45] - 受益于区域经济复苏和外延并购,公司控股路产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上升;盈利能力行业领先,分红派息稳健 [8][58][77] - 预计公司2025E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1/58.87/61.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8%/3.81%/4.45%,对应PE分别为7x/6x/6x;选取宁沪高速H、深高速H、四川成渝H为可比公司,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估值倍数为9x,高于浙江沪杭甬25年估值倍数,给予“买入”评级 [9][86][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浙江省区域经济繁荣,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望推进 -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稳健增长,路网密度仍有提升空间,2023年受新增投资影响增速放缓,2024年延续投资节奏,2025年预计增速修复;浙江省高速公路里程逐年增长,单公里收入整体呈上行趋势 [19][21] - 生产+消费端需求释放驱动货流提升,汽车保有量稳定增长赋能客流上行;2023年3月以来中国货运运输生产指数稳居200以上,2024年全国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3.9%,24年快递业务量增速达21%;过去5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复合增速达8% [23][24] - 浙江省人均GDP及高速公路密度位于全国前列,2023年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五,民用汽车拥有量超2000万辆,2015 - 2023年民用汽车拥有量8年CAGR为8.5%,促进车流量增长 [30] - 2024年3月出台的《基础事业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0年,新《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望推进,或影响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资产久期 [37] 区位优势奠定路产质量,存量与增量兼备 - 浙江沪杭甬成立于1996年,次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核心业务为高速路产特许经营,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4年报,公司业务多元,总资产规模约2172亿元 [39][4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路产11条,营业里程共1143公里,包括过境国道主干线,区位优势明显,平均特许经营权剩余年期6.17年 [45] - 公司改扩建、新建项目有序推进,甬金高速绍兴段、金华段、乍嘉苏高速南湖互通至浙苏界段改扩建预计2027年通车;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全面开工,建成后将优化路网结构 [48] 车流量增长驱动业绩高增,盈利能力行业领先 - 营收与利润以公路业务为主,2019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9%;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0.65亿元,通行费业务、证券业务分别占比59%、34% [51] - 受益于区域经济复苏和外延并购,公司控股路产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上升;2023年车流量同比增长32%,2024年略有增幅;货流方面,2025年3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9%,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7%;并购+新投路产带来新车流量 [58] - 区域赋能+高速公路里程建设拉动车流量提升,沪杭甬高速贡献主要路产收入;2024年日均通行量达91239车次,预计未来收入平稳增长 [63] - 舟山产业园区发展+甬舟高速复线施工,利好舟山跨海大桥货车流量增长;2024年日均通行量31897车次,同比增长5.6%;通行费收入12.99亿元 [67] - 上三高速路产成熟,营收稳健;2014 - 2024年日均车流量、通行费收入复合增速达3.5%、0.7% [72] -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及净利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分红派息稳健;2024年公司派息额约占当年可分配利润的89.4%,2023 - 2025年度分红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75% [77][80] 盈利预测及估值 - 核心假设:预计25 - 27年高速车流量及单车收入稳步增长,收费公路板块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20%/6.48%/6.37%;预计25 - 26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速分别为8%/7%/6% [84][85] -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 - 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1/58.87/61.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8%/3.81%/4.45% [86] -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估值倍数为9x,高于浙江沪杭甬25年估值倍数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