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已完成港美双重上市的中概股市值占比较高且退市流程需一定时间,短期风险可控;两地上市标的抗压性更高,本轮需关注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较高个股的减持压力;中长期把握中概的回流机遇,符合回港条件的优质企业若回流港股市场,有望提振港股整体流动性并扩大南向资金的投资范围,此事件短期影响有限,港股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8] 中概股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中概股的退市风险敞口究竟多大 - 市值分布上,截至4月18日,美国交易所场内交易的390只中概股中,已完成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的公司市值占比超70%,ADR跨市场切换成本低且港交所允许切换上市地位,整体影响可控 [29] - 行业影响上,未在香港市场上市的中概股集中在可选消费行业,仅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可选消费市值占比最高达69.6%,其次是工业8.27% [34] - 退市生效时间上,结合美国证监会规定和2020 - 2022年案例,若特朗普行使总统权力将中概股列入“禁投名单”,完成退市流程至少需9 - 10个月;若基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完成退市流程至少约需3年,企业及投资者有一定应对时间 [37] - 整体表现上,上一轮“退市风波”发酵期间,纳斯达克金龙指数承压,自2021年高点持续回落,选取的样本中【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明显跑输其他中概股 [42] - 短期市场表现上,选取特定样本,近两轮“退市风波”关键事件催化下,港美两地上市中概股表现占优,能抵御部分负面影响 [47] 如何应对可能的投资限制再加码 港股市场交投升温,活跃个股本身更抗风险 - 对于港美两地上市证券,港股市场成交额占比自2020年起稳步提升,截至4月17日,港股成交额占比(30日移动平均)约为39%,港股市场定价能力较“退市风波1.0”阶段明显提升,两地上市中概股本轮更“抗压” [52] - 个股层面,两地上市中概股中,港股成交额占比高的个股如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金山云等,若后续退市风险升温,股价或更具韧性 [56] 若投资限制再加码,警惕部分标的减持风险 - 若投资限制加码,美国机构持仓占比高的标的或面临更大减持压力,全样本美国机构持仓占中概股流通市值比约15%,部分标的美国机构持仓占比超40%,面临压力更大 [58] 回流趋势若能延续,南向投资范围有望拓宽 - 港股是中概股回流首要选择,回港上市有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两种方式,双重主要上市流程复杂但满足时长可纳入港股通,第二上市流程简单耗时短,香港相关政策定调积极 [61] - 筛选出34家符合回港上市要求且当前市值大于1000万港元的公司,若回流将改善港股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64] - 过去15家双重主要上市公司纳入港股通后,短期内绝对表现好且相对恒生指数有超额收益,中概股通过双重主要上市回流港股,将拓宽南向资金投资范围并带来机遇 [67]
中概股的潜在风险及其影响评估
国联民生证券·2025-04-24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