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自由现金流策略是兼顾价值与质量的蓝筹股策略,核心选股逻辑多为自由现金流比率 [3] - 港股自由现金流因子有效性显著且具备单向性,“港股FCF30”策略在过去23年回测中实现8%年化超额收益和9%年化Alpha [4] - 港股FCF30策略选股能力优秀,但中观配置能力不突出,在多数行业能创造超额收益,材料板块有相对损失 [5] 自由现金流策略实例探索 A股和港股市场产品 - A股有两个自由现金流策略产品,核心选股逻辑为自由现金流比率;港股恒生指数公司推出自由现金流策略,暂无追踪ETF [9] - A股和港股产品在股票池、候选要求、选股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 [10] 美国市场产品 - 美股有多个以自由现金流指标为选股逻辑的ETF产品,主流选股指标为自由现金流比率,部分融入复合因子,个别依据自由现金流长期稳定增长能力选股 [11][13] 自由现金流比率因子分析 - 自由现金流比率可分解为价值指标和质量指标,自由现金流策略是价值x质量策略 [14][15][16] 因子归纳 - 自由现金流比率视为价值因子x质量因子,部分产品采用成长、质量、稳定性、高股息率等因子辅助筛选,部分对股价波动设限,多数用历史数据选股,少数启用分析师预测因子,多数产品排除金融和地产板块,少数启用行业平衡机制 [19] 成分分析 - A股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风格均衡,中小盘占比超一半;港股恒生港股通自由现金流指数偏向大盘风格 [24] - 国证权重分布在能源、材料等四个板块,主动超配集中在重仓板块;恒生权重分布在能源等三个板块,主动超配集中在能源和通讯服务板块 [28] - 美股COWZ偏向中盘股和价值风格,VFLO更倾向成长,SPDV更倾向价值,QOWZ有较大大盘成长风格敞口 [32] - COWZ超配能源等板块,VFLO超配能源和医疗保健,SPDV较均衡,QOWZ超配信息技术 [39] 业绩分析 - A股FCF策略回测长期远超基准,兼具超额收益和稳健性,2022 - 2023年回撤中产生大量超额收益,近1年跑输大盘 [43] - 美股自由现金流策略长期有效性不足,自由现金流指数Beta多数时期略低于1,QOWZ短期内有超额收益和Alpha,但无低Beta优势 [47] 港股自由现金流策略构建 测试策略构建 - 在等权环境下,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为选股范围,按自由现金流比率百分位和排名分组测试策略有效性 [52] 策略有效性测试 - 自由现金流策略在港股市场有效性显著且具单向性,自由现金流比率靠前的公司能稳定跑赢基准 [55][59] - 自由现金流比例较高的股票兼具高收益和低风险优点,Alpha和Beta均具备单向性 [62] 自由现金流因子调节 - 更偏好TTM口径的自由现金流,采纳自由现金流比率=自由现金流/公司市值的计算方式构建策略无显著附加值 [65][69] 自由现金流策略构建 - 构建FCF/EV - 30、FCF/EV - 50、FCF/MV - 30、FCF/MV - 50四个策略,FCF/EV - 30在超额收益的绝对水平和稳定性上略胜一筹 [73] 自由现金流策略复权 - 市值加权下FCF/EV - 30表现加强,其他三个策略被削弱,四个策略Alpha和Beta稳定性减弱,构建策略可考虑淡化市值因子 [77] - 自由现金流加权不会动摇策略有效性,稳定性高于市值加权,但超额收益低于后者,需避免投资组合过于集中 [80] 港股自由现金流策略拆解分析 行业成分分析 - 等权状态下,FCF30策略在可选消费板块配置权重较大,金融和房地产无配置;市值加权状态下,对电信服务配置权重显著提高 [88] 主动行业暴露分析 - FCF30等权策略稳定超配可选消费等板块,稳定低配金融和房地产;市值加权策略稳定低配金融和房地产,倾向超配多个板块 [94] 超额收益归因 - FCF30策略行业配置能力不稳定,可考虑进行行业配置中性化 [100] - FCF30策略选股能力稳定且出色,除材料板块外有较强选股收益表现 [106] - FCF30对金融和房地产的无差别排除长期无附加值也无拖累 [107]
港股选股策略研究:自由现金流策略初探
国信证券·2025-04-25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