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核心动力,科学服务行业利于服务科研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综合国力[6][7] - 提出科学仪器行业框架“三要素”模型,即市场空间提升提供行业基础、国产渗透率提升带动国产替代、关税背景下国产仪器比价优势带来价格竞争缓解与利润率提升机遇[6][8] -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晚,外资占较多市场份额,但当前国产仪器性价比凸显,有望催生中国版科学仪器龙头,部分国内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打破外资垄断,国产科学仪器将迎来发展浪潮[9] - 科学仪器行业国产化率提升有望加速,部分以环境监测仪器起家、重视研发、深耕赛道的公司订单有望在2025年放量,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等公司[6][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科学服务行业概览 - 科学服务行业是为科研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的行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等特点,产品包括科研试剂等,也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涵盖领域广、细分多,上游为材料,下游应用分三类[17][20] - 产业链公司分三类,试剂耗材类负责研发生产实验室用试剂等,核心公司有泰坦科技等;仪器类负责研发制造销售科学仪器设备,主要公司有聚光科技等;检测类负责提供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主要公司有华测检测等[20][21] - 科学服务公司业绩驱动力分量价维度,量由市场空间和渗透率决定,市场空间随中国R&D经费投入有望提升,国产渗透率提升空间可观;价体现在关税扰动下国产仪器性价比显现,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22] 新一轮发展机遇之下,有望催生新的行业龙头 - 市场空间及渗透率方面,我国重视科技创新,2023年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8.4%,与GDP之比为2.65%,预计未来持续加大投入;我国科学仪器进口占比超7成,2016 - 2019年大型科学仪器整体进口率约71%,分析仪器超80%;质谱、色谱、光谱三大仪器对应超500亿市场空间,整体占比约4成[27][28][33] - 厘清影响空间方面,选用海关总署9027项目分析科学仪器进口情况,细分项包括质谱仪等;9027理化仪器进口金额近三年下降,2024年为80亿美金,美国占比约20%,后续从美国进口缺口或由其余地区和国内厂商填补;质谱仪国外依赖度高、增长需求快,2024年市场规模193亿元,同比增长约15%,2022 - 2024年进口额分别为17.7/19/14亿美元,美国份额分别为4.05/4.22/2.88亿美元[34][37][42] - 盈利水平方面,国外主要科学服务企业有赛默飞世尔等,安捷伦、梅特勒 - 托利多中国区收入占比较高;复盘海外19家上市仪器公司,默克市值居首,盈利情况方面PE均值33.3x等;国内32家上市科学服务公司中,20家市值同比增长,23年28家盈利、15家净利润增长;海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垄断获超额利润,2023年32家国内公司平均毛利率约46%,海外19家平均销售毛利率达52%,未来国内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提升[49][53][66] - 美国关税战背景下,质谱色谱光谱等主要科学仪器存量市场规模约650亿元,每年或有150亿元进口规模给国产仪器商带来承接机遇;中美科学服务公司差距明显,主要美国公司中国区营收合计超700亿元,聚光科技23年营收仅32亿元,关税抬升背景下中国科学服务公司有望迎来机遇,催生新龙头[71][72][73] 国内行业标的梳理 - 聚光科技是国内高端分析仪器领军企业,2002年成立,2011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王健和姚纳新;近年来经营承压,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恢复增长,仪器、相关软件及耗材是营收和毛利主要来源;谱育科技是其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科学仪器制造商,掌握多种技术,产品应用领域广泛,2021 - 2024年营收稳步增长,2024年扭亏为盈[76][80][89] - 莱伯泰科是科学仪器领军企业,2002年成立,2020年上市,2021年推出自研ICP - MS质谱仪;2024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2.0%;产品种类多样,人才储备丰富,自研ICP - MS质谱仪发售激发内生增长动力[98][103][112] - 皖仪科技是分析测试仪器和生命健康领域领先企业,2003年成立,2020年上市,2024年医疗仪器产品问世;2024年营收与利润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和研发投入影响,长期来看若国产化替代加速,业绩有望企稳回升,主营产品为工业过程检漏仪器等,工业过程检漏仪器业务占营收比重最大[119][120]
科学仪器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科学仪器三要素框架探讨:国产化率提升推动产业朝阳趋势
华创证券·2025-04-25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