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目前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品牌的情绪与美国关税政策之间似乎没有直接关联,消费者发起的抵制新闻和搜索量远低于以往地缘政治紧张时期,多数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上仍很务实,更看重性价比 [1] - 品牌势头和产品周期在市场份额转移模式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定价较高、产品周期不利或缺乏创新的品牌更容易受到影响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抵制相关新闻和搜索量分析 - 全球对美国的负面情绪引发了对抵制美国产品可能影响美国GDP的担忧,为衡量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品牌情绪的潜在变化,选取了多个行业的代表性公司,监测抵制相关新闻量 [8] - 目前抵制相关新闻多为报复性措施,如中国电影管理局计划减少美国电影数量、特斯拉暂停接受部分车型新订单、中国政府指示航空公司停止从波音采购等,但消费者发起的抵制新闻量未达到以往地缘政治紧张时期的水平 [8] - 中国媒体倾向于推广本土品牌,尤其是在过去几年,地缘政治事件后相关新闻文章明显增加 [15] - 百度搜索指数显示,与以往地缘政治紧张时期相比,抵制新闻的搜索量仍然较低 [18][19] 社交媒体上反美品牌帖子评论分析 - 分析小红书平台上反美品牌帖子的评论发现,约14%的评论对美国品牌持负面态度,其余评论表明多数中国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上务实,更看重性价比,价格是重要因素,就业机会、供应链利润和股东结构也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 [21] 最新销售表现和市场份额动态 - 运动服装方面,到目前为止,耐克在抖音渠道的销售增长与国内品牌相比没有明显下降 [24] - 汽车方面,特斯拉中国的市场份额年初至今有所下降,但4月以来降幅未进一步恶化 [28] - 手机方面,苹果在中国手机市场的销量份额年初至今持续下降,甚至在4月初贸易紧张之前就已开始 [26] 中国领先美国公司概况 - 中国对美国的净好感度年初至今未出现恶化 [31] - 供应利润、股东结构是消费者考虑品牌接受度的因素,品牌和产品势头在市场份额转移模式中仍起重要作用 [33] - 美国公司和分析师的最新评论显示,一些美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疲软已有一段时间,没有明显证据表明中国消费者计划抵制美国品牌 [35] - 展示了部分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占比、市场份额等信息 [36][38]
高盛:中国消费者追踪-中国消费者对美国品牌的态度
高盛·2025-04-27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