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盛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石油和炼油行业下半年展望及其对股票的影响
高盛· 2025-07-25 08: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调2025年剩余时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至66美元,预计远期价格上涨,2026年油价或下跌至50美元左右 [1][2][3] - 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新制裁实际影响有限,更严厉二次制裁或从需求角度产生重大影响 [1][4] - 当前市场短期上行风险略高,建议采取保守但灵活交易策略 [1][5] - 伊朗原油产量若暴涨或失去卡吉尔码头,油价或接近90美元,2026年平均价格可能接近69美元 [1][6] - 新加坡精炼利润率回升至历史高位,炼油行业处于上升周期,看好印度和澳洲炼厂 [2][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油价预测与原因 - 2025年下半年油价预测上调,因全球库存低、市场风险关注点转移、委内瑞拉局势及OPEC备用产能不确定性增加 [1][2] - 对2026年油价谨慎,预计下跌至约50美元,因非欧佩克项目上线和美国页岩油发展使全球供给过剩约170万桶/日 [1][2][3] 俄罗斯石油产出与制裁影响 - 美国和欧盟新一轮对俄制裁实际影响有限,因炼厂调整采购且制裁实施困难,更严厉二次制裁或从需求角度产生重大影响 [1][4] 市场风险与交易策略 - 当前市场面临供应中断、地缘政治不稳定和库存低等风险,短期上行风险略高,建议购买看涨期权和利用现货远期合约套期保值 [1][5] 伊朗原油产量影响 - 伊朗原油产量若暴涨或失去卡吉尔码头,油价或接近90美元,2026年平均价格可能接近69美元 [1][6] 炼油行业情况 - 新加坡精炼利润率回升至历史高位,由柴油驱动,全球炼油系统再次面临压力 [2][7] - 炼油行业处于上升周期,类似2015 - 2017年,本次紧缺由供给驱动,看好印度和澳洲炼厂 [2][8]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 - 美国需油价大幅上涨才会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目前储备低且无足够资金采购,政府补充意愿低 [9]
高盛宏观:五大关键要点解读
高盛· 2025-07-22 22: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联储重返宽松政策或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汇率,提振全球股市和黄金,倾向做空美元和做多黄金 [2] - 预计到 2027 年美国有效关税率累计增幅达 17 个百分点,未来 2 - 3 年累计推高核心 PCE 物价约 1.7% [28] - 预计新加坡金管局 7 月会议将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斜率微幅下调约 50 个基点至零斜率 [21] - 亚洲市场主题投资兴趣低迷,多数资金流源于平仓/获利了结,美元/韩元或有上行风险,新台币收益率曲线夏季末或向上重估 [18] - 泰国任命维塔伊为央行新总裁,他主张积极宽松政策,或改变现任央行总裁立场 [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哈祖斯全球观点 - 美联储宽松政策压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提振全球股市和黄金,更倾向做空美元和做多黄金以对冲风险 [2] - 对美国以外地区货币政策观点偏向鸽派,上调近期油价预测,中期油价因闲置产能和减产解除或走低 [2] 亚洲外汇观点 桑吉夫外汇波动率交易 - 港元现汇因套利平仓下跌,多数对冲基金增持 Delta 敞口,部分长线投资者买看涨期权,也可做多短期现汇并买看跌期权保护 [6][7] - CNH 1 个月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可轻仓做多,银行间市场买卖期权,方向性客户参与高杠杆交易,部分账户伺机建长期美元看涨期权头寸 [8][9] - 新台币中期波动率有高风险溢价,建议维持中期美元看涨期权空头头寸 [10][11] - 韩元实际波动率回落,风险逆转表现不佳,倾向出售短期风险逆转并在 6 个月至 1 年期合约建维加多头头寸 [12][13] - 印度卢比估值相对偏低,看好 1 年期隐含波动率低于 5.0%合约,不少账户买美元看跌期权,关注其夏季套息价值 [14][15] Soo - bin 外汇一阶交易 - 市场进入夏季淡季和美联储缄默期,美元隔夜走低,市场对新闻反应微弱,7 月旧有关联性似回归 [15][16] - 8 月 1 日亚洲多国面临高关税,最后一刻达成协议可能性低(印度或例外),不确定美元指数反应,客户做多美元意愿低,近 1 - 2 周部分美元空头平仓 [15][16] 新加坡金管局会议 - 上半年新加坡实际 GDP 增长超预期,下半年或放缓,工资增长放缓,预计下半年核心 CPI 通胀温和,2025 年在预测区间中低位 [20][21] - 因增长风险下行,预计 7 月会议将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政策区间斜率下调约 50 个基点至零斜率 [21] - 两周期平价期权有吸引力,做空 S$NEER 头寸重,建议买美元/新元看跌期权对冲,通过 2 - 3 个月期数字式看跌期权布局 [22][23] 潜在关税情景(美国)经济影响 - 特朗普提议多项关税,预计新关税不会全落地,最终税率不明,将探讨新基准关税假设及替代情景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影响 [26][27] - 预计今年底美国有效关税率上升约 14 个百分点,2027 年累计升 17 个百分点,未来 2 - 3 年推高核心 PCE 物价约 1.7%,调整 2025 - 2027 年 12 月核心 PCE 通胀预测 [28] 泰国任命央行新总裁 - 泰国政府公告维塔伊 10 月 1 日就职,此消息对泰铢汇率影响小 [31][32] - 维塔伊被视为财政部代理人选,主张积极宽松政策,呼吁财政与货币政策制定者协调,或改变现任央行总裁立场 [33]
高盛:全球半导体晶圆和基板展望
高盛· 2025-07-19 22: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硅晶圆价格持续下降预计2027年趋于稳定,氮化物和碳化硅价格也呈下降趋势,电动汽车是中国碳化硅应用主要驱动力,碳化硅设备基板制造商市场前景乐观,地缘政治因素对半导体行业有影响,投资者需谨慎权衡,英飞凌在碳化硅战略上表现出色,诺拉、兴义、桑科兴和SICC等股票值得关注 [1][2][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价格走势 - 2024年中国硅晶圆价格下降17%,2025年下降8%,2026年预计下降5%,2027年价格将趋于稳定,氮化物2024年价格下降20%,2025年和2026年预计下降近10%,碳化硅2024年同比下降16%,2025年预计下降17% [4][5] 中国企业发展情况 - 中国晶圆市场由五家公司主导,占全球市场份额57%,中高端应用获五大互联网参与者支持,供应商技术质量提升显著,300毫米晶圆市场中国设备制造商本地化比例预计达54%,未来升至57% [5] 碳化硅衬底市场 - 电动汽车是推动中国碳化硅采用率的重要因素,2025年渗透率可达28%,2026年可达40% [6][7] 碳化硅设备基板制造商市场 - 市场前景乐观,基板约占碳化硅设备供应部件价值的50%,中国市场本地产能可覆盖超100%需求,欧洲市场利润率较高,本地领导企业占年度销量的60% [8] 美国制造业 - 特朗普政府将制造业本土化作为重点工作,美国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新华公司计划大幅增加产能,全球报告显示投资金额从3.5亿美元扩大到7.5亿美元,但需提供激励措施并关注技术重点 [8] 行业整合 - 硅晶圆行业现存五家主要公司,中国碳化硅研发公司近年来有所放缓,但亚洲企业领导人仍在扩展产能 [9] 公司业绩与战略 - Jeannette公司占据34%的国际市场份额,第二业务线利润率约为42%,预计营业利润将有所增长 [10] - 罗马公司减少SiC投资,处于成本削减或重组模式,试图改变商业模式,关注高利润产品,10月将宣布中期业务计划 [11] - 瑞纳斯停止SIC研发,避免更多损失,但确定了即将到来的季度报告中的损失 [12] - ST微电子选择垂直整合策略,在特斯拉市场占据强势地位,英飞凌选择不垂直整合,专注研发并从中国采购晶圆,目前与ST微电子并列领先 [13] 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 地缘政治因素对半导体行业有显著影响,投资者需谨慎权衡关税、美中政策等因素带来的顺风和逆风 [14] 股票推荐 - 诺拉、兴义、桑科兴和SICC等股票值得关注,这些公司在本季度财报中表现良好并给出积极指引 [2][15] 英飞凌优势 - 英飞凌在碳化硅战略上表现出色,能生产IGBT和硅晶圆,生产AI电源芯片,在数据中心领域涉及多种材料,具有系统级知识和材料组合方面的专长 [16]
高盛:滴滴公司-全球出行增长引领 robotaxi 商业化前沿;给予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滴滴全球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7.20美元,较当前股价有35%的上涨空间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滴滴全球有望受益于共享出行在低线城市的渗透、国内总交易额(GTV)利润率的扩大、被低估的国际业务以及被低估但基本面强劲的估值,有机会实现估值重估 [2] - 预计2024 - 2027年,滴滴全球的收入和每股收益(EPS)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和44%,是所覆盖的中国互联网中大型股中盈利复合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27][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持续的国内出行市场总需求(TAM)增长与单位经济效益提升 - 滴滴在中国共享出行市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与较小的竞争对手相比具有网络规模优势,预计将保持约70%的市场份额 [42][43] - 中国低线城市的共享出行仍有增长空间,预计2025 - 2030年中国打车订单量将以约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低线城市的增长将超过一线和二线城市 [44] - 滴滴国内出行GTV利润率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将受益于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消费者补贴的减少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 [47] 2. 无人驾驶出租车——机遇而非威胁 - 无人驾驶出租车技术有望在长期内提高共享出行的渗透率和平台利润率,预计到2035年,滴滴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订单量将分别在基本情景、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下贡献中国总日订单的34%、75%和13% [34][67][69] - 滴滴作为最大的共享出行网络,在部署无人驾驶车辆方面具有优势,预计将主要作为轻资产市场平台运营,以提高车辆利用率 [70][71] - 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面临监管和竞争风险,但预计短期内不会对滴滴的整体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72] 3. 被低估的国际业务,从中国扩展到拉丁美洲和全球 - 拉丁美洲的打车市场规模庞大,增长潜力大,预计2024 - 2033年共享出行TAM将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滴滴在巴西和墨西哥等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105][107] - 滴滴的国际业务平台销售利润率有望提高,预计国际打车业务的GTV利润率将在中长期内稳步增长,金融服务业务预计到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108][110] - 食品配送是滴滴国际业务的下一个战场,预计2025 - 2028年食品配送GTV将以超过1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但短期内可能面临竞争压力和亏损 [111] 4. 被低估的估值但强劲的基本面创造了估值重估的机会 - 采用分部加总法(SOTP)对滴滴进行估值,得出12个月目标价为7.20美元,考虑了国内出行、国际出行、自动驾驶等业务的价值,并应用了20%的场外交易(OTC)/流动性估值折扣和15%的控股公司折扣 [150][151] - 与全球同行相比,滴滴的估值具有吸引力,当前的估值反映了非基本面因素(如OTC市场流动性较低)和基本面因素(如对拉丁美洲食品配送的投资),但预计这些因素不会对其长期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32] 财务状况 - 预计2024 - 2027年,滴滴全球的总GTV将以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收入将以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主要受国内低线城市的订单量增长和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推动 [170] - 预计2027年,滴滴的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A)利润率将提高到5.2%,调整后净利润率将提高到6.2% [175] 法规政策 - 中国网约车业务受到多项法规的监管,包括运营许可、合规率披露、乘客安全、反垄断、网络安全等方面,滴滴一直在努力遵守这些法规 [185] - 滴滴的场外交易面临美国交易限制的风险,可能会对其估值产生影响 [160] M&A排名 - 给予滴滴3的并购排名,表明其被收购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目标价中未考虑并购因素 [189]
高盛:中国电子商务追踪 -食品配送及按需电子商务领域最新动态;6 月在线零售同比增长 5%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阿里巴巴、京东、快手、拼多多、美团、顺丰等公司给予“买入”评级;对极兔、申通、嘉里物流等公司给予“中性”评级;对中外运给予“卖出”评级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因近期食品配送和即时零售竞争强度高于预期,下调阿里巴巴和京东2025E - 27E收益1% - 10%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交易平台利润下降,但12个月内食品配送投资/亏损可能在2025年9月季度见顶,或为电商股价带来潜在拐点 [7] - 看好游戏、出行和互联网垂直子行业,因其近期盈利状况优于电商 [7] 电商行业现状 零售数据 - 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二季度网上GMV增长6%,与一季度持平;6月整体零售额同比增长4.8%;6月家电品类表现强劲,同比增长32% [2] - 6月行业包裹量增长放缓至约15%,7月迄今包裹量同比增速维持在15%,维持2025E行业网上GMV增长6%预期,下调包裹量增速至17% [2][6] 平台表现 - 7月12日,即时零售和食品配送行业日订单量峰值约2.5亿单;美团通过折扣活动捍卫市场份额;阿里巴巴利用淘宝和饿了么协同效应,蜂鸟配送网络日订单超8000万单;京东日订单量维持在2000万单左右 [1] - 6月,中国电商用户参与度同比增长13%;京东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63%;淘宝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3%;拼多多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9% [8] - 6月,Temu美国GMV同比下降31%,全球MAU持平于4.15亿;Temu商家数量环比下降3% [8] 公司分析 阿里巴巴 - 考虑食品配送和即时零售业务投资增加,下调FY26E - FY28E EPS 7% - 10%,12个月目标价降至147美元/142港元,但仍维持“买入”评级 [68][69] - 预计1QFY26E,GMV同比增长5%,CMR同比增长11%,淘宝天猫EBITA为388亿元,同比下降18%,集团EBITA同比下降16% [70] 京东 - 考虑食品配送投资和618促销等因素,下调预测1 - 7%,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不变 [75] - 预计2Q25E,京东零售收入增长势头持续,EBIT为116亿元,同比增长15%,集团净利润为65亿元 [76] 其他公司 - 拼多多:未直接参与食品配送竞争,看好多多买菜增长和Temu美国直航重启带来的期权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9] - 美团:尽管核心本地商业利润下降,但市场份额领先,维持“买入”评级 [10] - 快手:电商业务稳定且有AI增长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7]
高盛:TMT进入第二季度财报季的定位与资金流动笔记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主要分析TMT行业各子板块及超级科技股的持仓、资金流向和市场表现等情况,指出半导体和互联网板块较为拥挤,软件和IT服务/广告代理板块存在负面情绪,同时对各超级科技股的表现和预期进行了评估 [2][4][7] 各子行业表现 半导体 - 是TMT领域最拥挤板块,体现AI热情增长,普通投资者持续流入且买盘未减缓 [2][3] 互联网 - 相当拥挤,有年初至今显著赢家如RBLX涨93%、SPOT涨60%等,但投资者对“关税免疫型复合增长股”热情有所减退,投资者需权衡高估值与长期故事 [4][5] 电信/媒体部分细分 - 部分细分领域获较多多头持仓和投资者关注,如DIS、T等,对冲基金持仓增加 [6] 软件 - 整体市场情绪下滑,因对人工智能对企业/云软件业务长期影响不确定 [7] IT服务/广告代理 - 是TMT领域负面情绪最集中板块,市场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高度自我蚕食威胁 [7][8] 超级科技股表现 英伟达(NVDA) - 定位评分10,自四月初低点涨超90%,年初至今涨25%,市值4万亿美元,资金流积极,预计八月底财报超预期 [10][11] 微软(MSFT) - 定位评分9,突破盘整区间,市值增加6500亿美元,有望捕捉多项长期趋势,是核心多头,预计Azure本季度增长30%以上 [11][12] 脸书(META) - 定位评分8.5,持仓稳固,市场情绪积极,但近期谨慎情绪略升,本季度业绩和指引预计强劲 [13][14] 亚马逊(AMZN) - 定位评分8,年初至今涨3%,需应对关税等问题,多数人长期看好,但有双向战术布局 [14][15] 博通(AVGO) - 定位评分8,是受欢迎主题性多头,除估值外基本面无争议 [15] 谷歌(GOOGL) - 定位评分6.5,今年多头仓位被震出,在相关社区中持仓偏轻,预计业绩超预期后回落,8月司法部裁决或限制股价 [16][17] 苹果(AAPL) - 定位评分4,与超级科技股同行表现差异大,是共同基金减仓标的和对冲基金空头,今年带来“业绩阿尔法”,本季度预计超预期但长期竞争地位不确定高 [17][18] 各行业多空情况 半导体 - 对冲基金多空比处于高位,最受欢迎多头/超配为NVDA、AVGO等,最受欢迎空头/减配为INTC、ON等 [19][20] 软件 - 多空比多年下降,目前处于低位,最受欢迎多头/增持为MSFT、SNOW等,最受欢迎短线/减持股为ADBE、WDAY等 [21][23] 互联网 - 多空比率绝对值约4.5倍,处于近期区间中间水平,最受欢迎多头/增持为META、SPOT等,最受欢迎空头/低配股票为SNAP、ETSY等 [24][26]
高盛:安踏体育-2025 年第二季度符合预期,重申全年指引,对 2025 年下半年持积极基调;买入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安踏体育产品的评级为买入(Buy on CL),12个月目标价为117港元,基于21倍2027年预期市盈率折现至2025年预期 [1][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参加安踏2025年第二季度运营更新电话会议和高盛主办的非交易路演后更有信心,预计股价次日将积极反应 - 2025年第二季度安踏核心、斐乐、迪桑特、可隆、玛娅零售销售大致符合预期,上半年斐乐和小品牌表现超全年指引,虽安踏品牌较慢,但斐乐和小品牌的稳健表现可抵消安踏品牌的波动因素 - 管理层对2025年下半年安踏品牌改善的态度较市场预期更积极,集团重申全年增长目标,且对斐乐和小品牌的信心更高 - 鉴于多品牌平台带来的稳定盈利可见性以及在动荡运营环境中强大的成本控制执行力,持续看好安踏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Q25运营更新 安踏核心品牌 - 零售销售:2025年第二季度零售销售未达公司预期,同比低个位数增长(第一季度为同比高个位数增长),原因包括管理层对线下加盟店和线上团队的重组举措、618表现不佳、线下流量疲软等 - 渠道方面:电商和线下均为低个位数增长,线上在第二季度重置管理结构,对下半年改善有信心;线下开展“灯塔店活动”,预计2026 - 2027年持续推进 - 新门店形式:对整体销售贡献中个位数增长,冠军店、运动鞋宇宙店、超级安踏店各有表现 - 库存:2025年第二季度库存水平略超5倍,高于2024年第二季度和2025年第一季度,但仍健康 - 零售折扣:线下渠道折扣27%,同比稳定,线上折扣同比加深1 - 2个百分点 [7][8][11] 斐乐品牌 - 零售销售: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中个位数增长,核心品牌同比高个位数增长快于融合系列和童装系列,线下核心、融合、童装系列分别同比中个位数、低个位数增长和平稳,线上整体同比低双位数增长 - 库存:2025年第二季度库存水平略超5倍(2024年第二季度低于5倍,环比持平),管理层认为仍健康 - 零售折扣:线上折扣同比加深约2个百分点,部分因清理市场以推出2026年新产品 - 转型评论:新CEO领导下的产品将于2026年推出,将结合时尚休闲与运动功能元素,完善品牌策略和管理结构 [10][11] 其他品牌 - 迪桑特和可隆: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超40%和超70%,受冬季运动/户外生活方式的健康势头、强大的渠道执行力、产品供应增强等因素驱动,第二季度折扣控制良好,下半年预计增长自然放缓 - 玛娅: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超30%,进展基本符合公司计划,仍处于品牌孵化阶段,线下销售增长超过线上 [10][12] Jul - to - date表现和指引 - 7月至今表现环比6月改善(尤其是安踏核心),但鉴于消费环境不稳定仍需密切监测,管理层对安踏核心第三季度复苏有信心,集团重申全年增长目标 [12] 利润率评论 - 毛利率方面:安踏和斐乐因渠道向线上转移(折扣更深)面临一些逆风,其他品牌预计大致稳定 - 运营费用方面:安踏品牌2025年上半年广告及促销费用得到良好控制,下半年可能因计划活动增加而上升 - 非运营项目方面:政府补助可能增加,但因利率下降利息收入降低 - 斐乐2024年上半年运营利润率基数高,预计同比收缩,但销售趋势改善应会对利润率提供一定支持,小品牌的强劲增长也将支撑集团综合运营利润率 [13] 运动服装季度销售趋势 - 展示了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等众多品牌在大中华区及亚太地区不同季度的销售增长数据 [15] 估值和财务数据 - 给出安踏体育的市值、企业价值、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金额等信息,以及2024 - 2027年的营收、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股息收益率等财务预测 [18]
高盛:全球 robotaxi-因运营商部署增加,上调中国 robotaxi TAM及车队规模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中国Robotaxi行业增长保持积极态度,原因包括技术提升、带来新乘车体验、支持在线打车出行、形成新商业模式等 [1] -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领先的Robotaxi公司商业化进程将加速,通过扩大车队规模、增加乘车次数和开发更多商业模式潜力来实现 [10] - 上调2026 - 2035E中国Robotaxi TAM和2030E、2035E车队规模估计,但下调2025E TAM和车队规模估计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Robotaxi运营商加速运营以实现商业化,如Pony AI进行路测、WeRide与Uber合作扩张、百度Apollo积累大量乘车数据并计划海外扩张 [10]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2030E / 2035E中国Robotaxi TAM将达到140亿美元 / 610亿美元,较之前预测增长20% / 31% [11] - 预计2030E车队规模从47.4万辆增至53.5万辆,2035E从190万辆增至230万辆 [11] 不同城市情况 - 一线城市Robotaxi车辆收入预计到2035E增至3.2万美元/辆 [16] - 不同城市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和条件不同,一线城市预计2026年,二线城市预计2030年,其他城市预计2033年 [21] 成本分析 - 典型Robotaxi成本中,车辆占61%,传感器/AD软件占21%,域控制器占18% [23] 公司情况 - Pony AI 2024 - 2028年增长主要由Robotaxi业务驱动 [24] - 不同公司在Robotaxi市场的份额和发展趋势不同,如Pony AI、百度、Didi Voyager等 [14][27]
高盛:中国顶级人工智能应用追踪- 聚焦芯片供应与人工智能应用采纳;6 月应用参与度稳健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拼多多(PDD)的买入评级 [10][1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中国顶级人工智能应用保持健康用户参与趋势,投资者关注英伟达H20芯片供应恢复、中国模型迭代、企业加速采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货币化稳步推进以及视频生成模型竞争等方面 [1] - 整体前400款移动应用保持上月势头,6月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不同垂直领域表现各异,建议对交易平台采取更具防御性的子行业配置,游戏、移动和互联网垂直领域为首选 [7][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最新人工智能领域动态 - 英伟达预计美国监管机构将批准重启H20芯片发货,恢复外国芯片供应有望推动中国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从2025年第三季度回升,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云收入增长 [1] - 中国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不断发布新模型,中美前沿模型性能差距持续缩小 [1] - 中国企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采用持续增加,超40%的中国公司已试点测试生成式人工智能生产力工具 [1] - 面向消费者的人工智能货币化稳步推进,基于订阅的生产力增强工具年度经常性收入持续增长,面向企业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 [1] - 视频生成模型竞争加剧,快手、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公司纷纷推出相关模型 [1][6] 人工智能货币化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荣耀、快手、阿里巴巴等多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人工智能业务实现了一定的年度经常性收入 [20] - 预计快手Kling AI的总年收入到2027年将超过4亿美元,2025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8% [21] 模型层发展情况 - DeepSeek的R1模型具有领先的模型能力和有竞争力的定价 [27] - 中国大语言模型在与美国同行的竞争中差距逐渐缩小 [33] - 文本到视频、文本到图像、图像到视频等模型的性能排名情况 [30][35][39]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公司发布了多款基于文本的模型 [43] 其他亮点 - 6月AIGC面向消费者/聊天机器人的参与度环比增长6%,主要由斗包和DeepSeek的持续强劲增长推动 [46] 6月各行业使用时长趋势 - 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前400款移动应用6月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不同垂直领域表现各异,如电子商务、本地服务、社交等领域使用时长增长,游戏领域使用时长下降 [7][8][11] - 电子商务领域,京东、拼多多和淘宝等平台的使用时长增长情况不同,Temu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稳定,美国月活跃用户数下降 [8] - 本地服务领域,美团和高德地图的参与度增长强劲,食品配送领域饿了么和美团的表现不同 [11] - 视频领域,抖音表现强劲,快手和其他长视频应用的用户参与度持续疲软 [8] - 社交领域,微信使用时长增长,微博使用时长下降 [8] - 游戏领域,腾讯和网易等公司的多款游戏使用时长有不同变化 [8] 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 -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多种人工智能产品,涵盖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智能办公助手、智能搜索等功能,并通过不同方式实现货币化 [18]
高盛:泡泡玛特-盈利预警 -2025 年上半年高于券商一致预期,但符合买方预期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泡泡玛特股票评级为“中性”,12个月目标价为260港元 [19][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强劲,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增长加速,利润率显著扩张,但可能符合买方预期 [1][2] - 上半年表现证明其有能力在全球拓展IP影响力,未来股价上涨关键在于非Labubu IP的推广、品类拓展和客户群体扩大 [3] - 基于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上调2025 - 2027年调整后盈利预测15% - 22%,目标价上调至260港元,但维持“中性”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不少于200%,营收不少于137亿人民币;集团利润同比增长不少于350%,净利润达45亿人民币,少数股东权益后净利率达30% [1] - 2024 - 2027E营收分别为130.38亿、327.98亿、423.18亿、490.90亿人民币;EBITDA分别为49.73亿、147.96亿、194.42亿、226.79亿人民币;EPS分别为2.36、7.52、9.79、11.39人民币 [5]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E的P/E分别为17.3、32.0、24.5、21.1倍;P/B分别为5.1、18.7、12.5、9.0倍;股息率分别为2.0%、1.1%、1.4%、1.7%;CROCI分别为47.8%、74.6%、63.8%、51.8% [5] - 2024 - 2027E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06.9%、151.6%、29.0%、16.0%;EBITDA增长率分别为173.1%、197.5%、31.4%、16.7%;EPS增长率分别为191.3%、219.2%、30.2%、16.3% [10]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5日收盘,3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59.8%、221.8%、588.1%;相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分别为43.7%、154.1%、397.8% [11]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 - 2027E调整后盈利预测15% - 22%,2025E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增长152%/213%,分别达328亿/10亿人民币 [16] 风险与机遇 - 下行风险包括单一IP风险、竞争加剧、成本/运营费用控制等;上行风险包括更多IP推出和受欢迎、供应链管理改善、成本控制更好、海外发展超预期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