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与否市场都会进入冷静期,应关注内循环长效机制和外循环需求重构寻找投资机遇 [2][28] - 政策着力点更看重长效机制,短期对冲偏应对而非预判,短期对冲政策权重会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效果调整 [3][36] - 海外短期制造业补库对需求有支撑,未来非美需求或接力,全球需求可能存在下行阶段 [4][44] - 投资者应保持定力,布局中长期变化,围绕内需构建和全球经济秩序重塑寻找投资机遇 [5][46] 各目录总结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与否,市场都会进入冷静期 - 全球衰退预期回摆,风险资产上行,黄金下跌,本周二至周五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反弹,美股反弹超7%,黄金下跌3.05% [2][11] - 日股、德股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反弹后快回到加征关税前点位,A股和港股有3%以上差距,中国经济更具韧性,A股与港股更具性价比 [11] - A股内部结构分化,内需和金融大部分股票回到加征关税前,但反弹幅度有限,制造业和科技板块反弹大但距加征关税前有距离 [14] - 交易层面个人投资者未明显回归,两融和龙虎榜交易活跃度修复慢,短期受损板块有修复动能但资金无合力,行业轮动加快 [20] - 未来市场驱动力不再是贸易摩擦“缓和”与否,缓和时前期押注内需对冲板块有压力,不缓和则市场定价走向基本面压力测试 [28] 政策的着力点更看重长效机制,短期对冲偏应对而非预判 - 本周五政治局会议淡化短期政策强刺激预期,强调“底线思维”“备足预案”,更看重长效机制贯彻 [29] - 长效机制政策注重调结构、促消费,持续性强但变化慢,对经济拉动短期无明显弹性;短期对冲政策出台偏应对,及时性高,对经济拉动弹性大 [30] - 政治局会议政策分为长效机制政策和短期对冲政策,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是长效机制政策,适时降准降息是短期对冲政策 [31] - 政策对资本市场定价潜在影响:前期“埋伏”短期对冲力度加大的投资者可能落空,未来1 - 2个季度基本面面临阶段性压力测试,短期政策对冲必要性下降,节奏偏慢 [32][33] 海外:短期制造业补库对需求仍有支撑,未来非美需求或接力 - 欧美4月PMI显示制造业活动持续恢复,好于预期,服务业走弱,未来终端消费品需求有压力,至少未来一个季度制造业活动强于服务业趋势不变 [37] - 90天关税缓和期下转口贸易比终端贸易表现好,亚洲 - 北美东海岸集装箱空白运力占比上升,越南港口到港船数量突破1600艘 [40] - 90天缓和期过去后制造业补库可能结束,各国需消化库存,非美主要经济体开始寻求刺激内需政策,可能为中国制造业产能提供出路,但需求刺激可能有时滞,全球需求可能下行 [44] 保持定力,布局中长期变化 - 2025年年初至今市场风格切换,投资者应关注中长期变化,围绕内需构建和全球经济秩序重塑寻找投资机遇 [46] - 推荐受益中国需求构建的消费行业、全球经济秩序重塑中的资源品和资本品、应对外部冲击的低估值金融和煤炭 [5][46]
A股策略周报20250427:静而不争-20250427
民生证券·2025-04-27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