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2025-04-27 22: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预计2025年电力、电气设备制造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展望为稳定 [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电源、电网持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随着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新增装机成为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链带动效果显著 [2] - “双碳”战略实施叠加“稳增长扩内需”预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进入全面启动和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增加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 [18] - 特高压建设第三轮周期开启,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以及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和建设需求或将持续,智能变配电将迎来新机遇 [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 2023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稳步提升,电力行业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电源、电网投资规模大且增速创新高,新能源新增装机成绝对主体,重点输电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行业外部发展环境良好 [4] - 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国内电力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4] - 行业上游主要为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原材料供应充分,但铜材等金属价格易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影响,价格大幅波动会增加企业资金和成本控制压力 [6] - 行业下游主要是电力电网行业和工业领域,2024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3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全年新增装机合计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82.6% [8] 行业内企业特征 - 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激烈,随电压等级提升,行业竞争格局呈金字塔型分布 [11] - 原材料波动对上游供应商影响大,行业内企业应付账款规模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但下游为发电和电网企业,存在运营资金沉淀风险 [11][12] - 以6家主要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上市公司为例,截至2023年底,6家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在22.00 - 34.00%,对营运资金占用明显,但企业对上游占款能力较强 [12] - 企业业务结构呈多元化,具备较强技术实力且较早实现多元化经营布局的企业盈利稳定性更强,业务结构多元化和较强技术实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业务稳定性 [12] 行业政策 - 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与要素配置壁垒,为新能源产业链跨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化奠定基础,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促进供需格局改善 [15] - 2021 - 2025年有多部政策发布,涉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开展专项行动、建设统一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引导行业协同发展和优化供需关系等内容 [16][17] 行业展望 - “双碳”战略、“稳增长扩内需”预期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将支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特高压建设、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和省间互联通道规划建设需求或持续,智能变配电迎来新机遇 [1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源”从建设超级能源基地和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风电两方面布局,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升了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的重要性,能源清洁化、终端电气化是长期趋势 [18] -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规划投资额高于“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对电力、电气设备制造企业经营形成较强支撑 [18] - 电网投资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建设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2024年有3项特高压项目投运,“十四五”期间特高压项目需求将高增;二是创新应用数字技术推进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及应用,提升电网智能化改造,对二次设备产生显著拉动作用,信息化硬件投资有望大幅提升 [1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