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机构投资者穿透识别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修正ETF公布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剔除联接基金中个人投资者的影响,以更准确反映机构实际持仓占比[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修正公式: 其中: - 原始机构持仓占比:ETF定期报告披露值 - 联接基金持仓占比:ETF持有的联接基金份额比例 - 联接基金中机构占比:联接基金自身的机构投资者比例[6][27] 2. 模型名称:ETF机构投资者分类体系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前十大持有人信息构建三级分类框架,细化机构投资者类型[47]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一级分类(14类):国资机构、保险机构、公募机构等 - 二级分类(19类):如保险机构下设保险公司、保险资管等 - 三级分类(39类):如保险公司进一步分为寿险、健康险等[47]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机构持仓比例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穿透修正后的机构持仓比例反映不同类型ETF的机构偏好[6][2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按ETF类型分组计算: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等 - 按细分方向分组: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等 - 动态跟踪各分组机构占比变化[37][58] 2. 因子名称:机构持仓收益相关性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分析机构持仓比例与ETF收益/风险的关系[84][94]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将全市场ETF按机构持仓比例分11组(0-10%,...,90-100%) - 计算每组持有期平均收益与最大回撤[85][98] 模型回测效果 1. 机构穿透模型: - 宽基ETF修正后机构占比达72.52%(中证500)至92.37%(中证800)[37] - Smart Beta ETF修正后机构占比50.74%(2024年)[37] 2. 分类体系模型: - 国资机构在宽基ETF持仓占比49.95%(2024年)[57] - 保险机构在行业ETF持仓占比6.4%(2024年)[62] 因子回测效果 1. 机构持仓比例因子: - 最优收益区间:50%-60%持仓比例组年化收益领先[84] - 风险控制:>60%持仓比例组最大回撤降低15%-20%[98] 2. 收益相关性因子: - 牛市阶段:低机构持仓组收益弹性高30%[94] - 熊市阶段:高机构持仓组回撤减少25%[103] (注:原文未提供具体IR值或其他量化指标)
机构洞察系列(二):解码ETF机构投资者画像
长江证券·2025-04-29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