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分红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上市公司分红信息(已实施、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预案等)和合理假设,预测分红对股指期货各合约的影响[7][9]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预估成分股净利润:优先采用年报、快报、预警、三季报TTM或分析师预测数据[26][27] 2. 计算税前分红总额: - 已公布预案的直接采用 - 未公布预案的,假设分红率与去年一致(若去年分红率>0)[31] - 净利润为负则分红率为0[31] 3. 计算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 股息率=税后分红总额/最新市值 - 股息点=股票权重×股息率 - 权重调整公式: 其中为t0日权重,为涨跌幅[29] 4. 预测分红对各合约的影响值: - 除权除息日预测:已公布的直接采用;未公布的参考最近一次分红年度日期[32] - 调整逻辑:若预测除息日早于股东大会召开日,则根据历史时间差中位数调整[33] - 模型评价:依赖分红率稳定性假设,市场突变时预测可能偏差[34] 2. 模型名称: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无套利原则,考虑离散或连续红利分配对期货定价的影响[35][3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离散红利分配: 其中为红利现值,为无风险利率[35] - 连续红利分配: 其中为年化红利率[36]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分红点数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量化分红对股指期货合约价差的直接影响[2][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计算实际价差(收盘价-远期合约价)与含分红价差(实际价差+分红点数)[11][12][13][14] - 年化对冲成本=(实际价差/收盘价)×(365/剩余天数)[10] 2. 因子名称: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分红对合约价格的未兑现影响比例[1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剩余影响比例=分红点数/收盘价[11][12][13][14]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股指期货分红预测模型 - 上证50合约: - 年化对冲成本(剔除分红):IH2505为5.16%,IH2506为1.70%[11] - 分红剩余影响:IH2505为0.00%,IH2506为0.67%[11] - 沪深300合约: - 年化对冲成本:IF2505为8.11%,IF2506为5.50%[12] - 分红剩余影响:IF2505为0.14%,IF2506为0.67%[12] - 中证500合约: - 年化对冲成本:IC2505为15.43%,IC2506为11.11%[13] - 分红剩余影响:IC2505为0.06%,IC2506为0.84%[13] - 中证1000合约: - 年化对冲成本:IM2505为15.39%,IM2506为12.89%[14] - 分红剩余影响:IM2505为0.08%,IM2506为0.70%[14] 2. 股指期货理论定价模型 - 未提供具体回测数据,仅作为理论参考[35][36]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分红点数因子 - 上证50:IH2506分红点数为17.72,IH2509为61.21[11] - 沪深300:IF2506分红点数为25.40,IF2509为71.06[12] - 中证500:IC2506分红点数为47.43,IC2509为77.21[13] - 中证1000:IM2506分红点数为41.56,IM2509为62.53[14] 2. 分红剩余影响因子 - 见图5-8,展示各合约剩余分红点数随时间变化[17][19][21][23]
分红对期指的影响20250430
东方证券·2025-05-02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