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家科技公司加注人形机器人行业,行业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迭代,落地量产进程加快,建议关注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电机、设备等领域相关公司[4] 行业基本数据 - 股票家数299只,占比0.04%;总市值47031.12亿元,占比4.86%;流通市值41346.87亿元,占比5.39%[1] 相对指数表现 - 1M绝对表现-8.6%,相对表现-4.9%;6M绝对表现-9.5%,相对表现-6.5%;12M绝对表现1.9%,相对表现-2.7%[2] 行业动态 企业进展 - 均普智能4月28日宣布搭建首条人形机器人本体量产中试线,初期年产能1000台,产线集成40余套自研高端装备,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85%,单机成本较进口方案降低35%[4] - 领益智造4月30日建成人形与具身机器人整机组装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线,2024年与海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并量产交付,2025年4月“天工”机器人夺冠北京人形机器人半马,其与国创中心建立深度战略合作[4] 资本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日,鹏华碳中和基金、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位列全市场基金年内业绩前三,收益率分别达64.87%、59.77%、58.23%,排名第一与第三的产品均以人形机器人赛道为核心仓位,鹏华碳中和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从2023年三季度的5900万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16亿元,前海开源嘉鑫混合基金规模在三个月内从5200万元跃升至27亿元[4] 应用场景拓展 - 5月1日开始,武汉“两江游览”游船和火车站引入人形机器人提升游客体验,宇树科技G1型机器人“笨笨”在游船上担任导游,武汉火车站部署的“小智”“小丽”机器人提供引导服务[4] 技术预测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5月2日预测,2025年底有望诞生“相对通用的人形机器人AI模型”,推动“一户一机器人”愿景实现,当前“AI + 机器人”发展仍处早期阶段,未来几年将迎来爆发期[4]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 - “五一”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景区成为“登山神器”,游客租赁体验火爆,该装备可减少30%腿部负担,提升40%登山效率,单价降至2500元,技术突破显著,ABI预测2030年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680亿元[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丝杠领域的五洲新春、鼎智科技等;减速器领域的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等;传感器领域的东华测试、柯力传感等;电机领域的步科股份、德昌股份等;设备领域的浙海德曼、华辰装备等[4]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20250428-20250504):宇树科技通用AI模型突破在即,外骨骼机器人引爆五一假期-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