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经济受关税冲击增长放缓至4.2%,二至三季度增长显著放缓,通缩压力持续存在 [2][3] - 政策具有滞后性且目前以供给为中心,后续可能因社会动态演变而调整 [8][11][13]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启动贸易谈判以逐步取消关税,但美国也在加强对中国的投资限制 [18][24] - 中国对美出口部分产品难以替代,市场在复杂商品方面仍集中在中国 [28][33] - 关税对中美双方经济均有冲击,美国大型贸易伙伴与美达成贸易协议前景各异 [34][40] - 亚洲经济体难以摆脱与中国的贸易和制造业联系 [41] - 关税导致PMI走弱、家庭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情绪低迷,“5R”再通胀策略进展缓慢且不均衡 [46][51][56][62] - 新兴科技领域资本支出有望加强,AI等技术应用加速,但技术创新不足以推动经济再通胀 [89][95][102] - 房地产市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进行调整,住房复苏困难但均衡需求仍健康,中国在泡沫破裂后状况好于日本 [108][115][125][130] - 近期亚洲货币兑美元普遍升值,中国国债收益率因避险情绪下滑 [135][139] - 中国制造业具备规模、适应能力等优势,为下一轮产业升级奠定基础,AI、人形机器人、脱碳等领域存在长期结构性机会 [144][152][164][169] 各部分总结 宏观经济 -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受关税冲击放缓至4.2%,二至三季度增长显著放缓,通缩压力将持续存在 [2][3] - 政策具有滞后性,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适度货币宽松等;目前以供给为中心,投资方向包括制造业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等 [8][9][11][12] - 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刺激政策,包括加快政府债券发行、降准降息、出口企业失业保险返还等,但住房刺激仍谨慎 [16] 关税与贸易 - 中美可能在未来1 - 2个月启动贸易谈判,逐步取消关税,目前中国商务部已评估谈判可能性 [18][21] - 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加权平均关税有变化,同时加强对中国的投资限制,涉及多个战略领域 [20][24][25] - 中国对美出口部分产品如鞋类、笔记本电脑等难以替代,市场在复杂商品方面仍集中在中国 [28][29][33] - 关税对中美双方经济均有冲击,美国大型贸易伙伴与美达成贸易协议前景各异,面临不同的谈判难点和风险 [34][40] - 亚洲经济体因与中国的贸易和制造业联系紧密,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41] 经济再通胀 - 关税导致PMI走弱,外部需求减弱加剧通缩压力,家庭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情绪低迷 [46][48][51][56] - “5R”再通胀策略包括再通胀、再平衡、重组、改革、重启,进展缓慢且不均衡,各方面有不同的政策措施和预期效果 [62] - 住房库存消化方面,城市更新现金安置计划是积极举措,但低线城市面临更大压力 [63][65] - 社会福利改革方面,中国社会福利支出相对较低,增加支出有助于释放预防性储蓄,但福利体系存在碎片化和不平衡问题 [68][69][76] - 生育补贴方面,新生儿数量下降,家庭生育意愿低,经济压力是主要原因 [84][86][87] 科技领域 - 新兴科技领域资本支出有望加强,受AI应用和政策支持,包括设立科技债券板块、国家创业基金等 [89][91] - AI应用加速,成本效益高的大语言模型推动其更快普及,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科技领域专利申请份额增加 [95][96] - 技术创新不足以推动经济再通胀,日本历史经验表明制造业资本支出增加未必能带动工资增长和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升 [102][103][107] 房地产市场 - 房地产市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进行调整,投资与GDP比例与日本和美国泡沫破裂后相当,住房复苏困难,低线城市去库存压力大 [108][110][119] - 住房投资已完成大部分调整,但房价前景不确定,不过均衡住房需求仍健康,受升级需求和城市化支撑 [120][122][129] - 中国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状况好于日本,资产价格涨幅较小,人均收入有提升空间 [130][134] 金融市场 - 近期亚洲货币兑美元普遍升值,但人民币兑美元相对稳定 [135] - 中国国债收益率因避险情绪下滑,尽管市场流动性相对紧张 [139][142] 长期结构性机会 - 中国制造业具备规模、适应能力、绿色转型、自动化和AI应用、人才储备等优势,为下一轮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144][146][150] - AI处于扩散早期,2025年将是应用之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AI工具和模型,已有证据显示生成式AI提升了生产力 [152][156][158] - 预计到2027年中国本地GPU几乎能满足AI需求,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到2050年累计 adoption达10亿台,中国占比约30% [161][164][166] - 能源转型和技术进步将带来超5000亿美元的累计成本节约,到2030年清洁能源将取代化石能源发电,核能投资潜力超1.5万亿美元,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不同国家和产品影响不同 [169][172][175]
摩根士丹利:中国-关税和刺激措施的下一步走向会如何?
摩根·2025-05-07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