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奕瑞科技(688301):发力CT球管,加速X线核心技术国产替代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10][1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T球管是医疗CT核心零部件,行业壁垒高,国内市场规模大且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迫切,奕瑞科技在CT球管技术上取得突破,产能布局完善,未来业绩有望增长 [1][2][4][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T球管:医用CT之“芯” - CT主要由球管等硬件和软件集合而成,球管被誉为CT之“芯”,约占CT整机BOM成本的20% [15][18] - 球管核心指标包括等效热容量、最大输出功率、焦点尺寸和使用寿命,技术始终围绕图像质量、球管寿命、低剂量进行迭代,近年提高散热效率是发力重点 [24][25] - CT球管涉及多学科交叉,研发设计、工艺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均有较高壁垒 [40][41] 市场规模:球管作为高值耗材,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 CT球管属高值耗材,有刚性替换需求,全球平均每2 - 4年更换一次,国内因诊疗量大、使用频率高,平均替换周期18个月,部分医院6 - 12个月更换一次 [2][45] - 经测算2025年国内CT球管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包括整机OEM市场约42亿元和售后维修市场约176亿元 [47][48]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技术领先,占据全球主要份额 - 海外厂商掌握全球CT球管主要话语权,原厂球管方面,海外头部CT厂商GPSC基本自产,其他厂商采用当立和万睿视的OEM球管;替代球管方面,全球85%使用原厂球管,15%为第三方替代球管,当立和万睿视占主要份额 [50] - 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佳能等原厂球管厂商各有产品和产能布局;当立和万睿视在替换球管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也有各自的产品和产能布局 [51][66][69] 国产替代:国内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替代亟待加速 - 国产CT设备国产化取得进展,但高端CT仍由国际巨头主导,国内CT球管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国产替代率不足10% [73][74] - 国家自2011年起将大热容量CT球管列入重点突破产品,2025年4月商务部对CT球管进行反倾销调查及产业竞争力调查,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4][78] - 国内科罗诺司、昆山医源等厂商加速布局CT球管,在产品、产能、市场等方面各有进展,实现了部分技术突破 [83][85][90] 奕瑞科技:打造X射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 奕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X射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探测器业务起家,逐步拓展业务领域 [99] - 公司在CT球管方面已突破多项技术难点,3.5 MHU CT球管管组件已展出,5.0 MHU液态金属轴承CT球管预计2025年9月小批量生产,8.0 MHU滚珠轴承CT球管预计11月量产 [103] - 公司拟募集11.74亿元用于“X线真空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后将新增球管和X线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产能 [108] - 预计公司2025 - 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05、30.57、38.47亿元,同比+31.3%、+27.1%、+2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2、9.20、12.02亿元,同比+51.0%、+31.0%、+30.7%;EPS分别为4.91、6.43、8.40元 [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