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降准降息落地释放流动性,结构性工具创新加大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银行增资为信贷投放和风控提供支撑,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银行板块红利价值兑现,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量型与价格型工具升级加码,降准降息落地 - 数量型工具方面,5月15日降准50BP释放流动性1万亿元,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为0%支持汽车消费和设备更新投资 [6] - 价格型工具方面,5月8日下调政策利率降息幅度10BP,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10BP,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BP,测算降准降息综合影响银行息差-3.56至-3.38BP,会议明确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缓解息差压力,2025Q1上市银行息差降幅收窄 [5][6] 结构性工具完善创新,加力支持科创、消费与普惠金融 -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将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合计8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引导信贷资源向两重两新和重点领域倾斜,支持扩内需、促消费和经济结构升级,稳定资本市场 [5] 银行增资有望稳步推进,助力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 - 完善资本补充机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加快实施,各地多渠道有序补充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3月末四家国有大行5200亿元增资方案发布预计撬动增量信贷4.84万亿元,提升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1.03pct,首批注资特别国债已发行,地方专项债或可为区域性中小行补充资本提供支撑 [5][25] 科技金融关注度显著上升 - 股债融资渠道拓宽,银行信贷支持增加,保险进场,风险分担机制强化,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点痛点,具体措施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将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等,银行未来有望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多维度服务科创企业融资需求 [5][31] 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措施加码,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 -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025年以来相关政策陆续落地,长周期考核力度加大,叠加汇金增持、被动型ETF扩容,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银行股受益明显,会议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5][35] 投资建议 - 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维持推荐评级,个股推荐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邮储银行(601658)、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