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教培行业在“双减”与“疫情”冲击后迎来恢复期,政策口径趋于温和,新周期呈现供需失衡局面,客单价有望稳步提升,AI教育带来变革,建议关注学大教育、新东方、好未来等相关标的 [8][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思考 - 教培行业在“双减”与“疫情”后进入恢复期,新周期供需失衡,需求刚性且提升,供给有限,客单价有望上升,AI打破教育“不可能三角”,带来降本、增效和提质等影响 [8] - 教培消费取决于教育预期回报,受多种因素影响,利润因委托代理关系增厚,教培本质是服务,核心是人才管理 [9][13] - 教培依靠营销,是“短腿”生意,但也是“长坡厚雪”赛道,空间大、成长慢、需求刚性 [11][12] 政策口径趋于温和,提供成长土壤 - 教培政策大方向难改,但执行趋于宽松,如《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口径温和,龙头公司拓展新网点较顺利 [14] - 梳理了“双减”以来重点政策,包括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等内容 [15] - 对比了《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与“双减”政策,在审批、培训时间、定价、资本、广告宣传、课后服务等方面限制趋于宽松或有积极变化 [16] - 回顾了历史上的减负政策,本轮“减负”力度加强、进行系统性改革并明确整治教培 [17] - 教育政策目标包括抑制低龄筛选分层、维护义务教育普惠属性,宏观上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给出发展目标指引 [18] 从日韩经验看,教培是长期成长赛道 - 韩国曾全面禁止课外培训,后政策放宽,参培率恢复,人均教培支出长久期提升,数学、英语是支出大头 [20][26] - 日本教育经历“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近年来教培行业规模、参培率、学员数、人均销售额均提升,机构数量增速放缓、兼职讲师占比提升、师生比下降 [27][38] 教培为万亿需求下的千亿赛道 - 双减前全社会教育投入约6万亿,家庭支出约2万亿,财政性教育经费受地方财政影响增长停滞,市场化教育补充趋势有望强化 [44] - 教培满足教育差异性需求,在择校成本高且选择有限背景下,挤出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45] - 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加,本科录取率呈降低趋势,普高生比例提高,复读生增加及升学途径拓宽,教培市场空间有望稳步恢复,参培率有望提升,客单价提升已形成趋势 [46][54] - 双减整治行业乱象,产能迅速出清,各教培公司终止K9学科类培训,拓展新业务实现转型 [55][58] 龙头供给恢复,行业扩张受制于牌照审批限制 - 头部机构网点、招生数、员工及教师数快速恢复,学科类牌照减少,非学科类牌照有所恢复,牌照收紧限制二三线产能扩张 [60][66] - 相较小黑班,头部机构在合规性、教研能力、获客能力具备优势,市占率有望提升 [67] - 业务扩张带动教培公司营收持续增长,递延收入相应增长,毛利率趋稳,销售费用率有望改善 [76] AI教育 - AI打破教育“不可能三角”,带来教育理念变革,改变学习方式、学校组织形式和教育根本目的 [77] - AI在教育领域有解题、讲题、批改、英语口语对话、个性化推荐等核心能力,已应用于多种场景,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82][84] - AI教育或提升门槛,放大头尾差异,提升行业集中度,技术进步有望催生现象级应用和新商业模式 [85] - 以多邻国为例,AI提高内容制作效率、自研小模型、带来互动新功能,提高用户留存和付费率,Duolingo Max验证了AI订阅模式可行性,但仍需关注相关因素 [91][97] 相关标的 - 学大教育是高中1v1赛道龙头,拓展职业教育等新曲线,个性化学习业务恢复迅速,教学模式特色鲜明,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98][108] - 新东方深耕教培三十年,品牌价值高,留学业务承压,新业务增长强劲,文旅有望减亏 [109][111] - 好未来定位科技公司,推出多元化学习机产品,前瞻布局数学领域大模型,助力个性化教育 [114][115]
供需失衡长期成长赛道,重视教培投资机会
东吴证券·2025-05-07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