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强化被动权益产品发展趋势存在“三个共振”,公募基金“逆势而为”重要性提升,低位产品规模扩张、产业趋势机会前瞻布局和出清至价值区间的配置仓位是公募领先关键,长期来看公募增量产品结构调整底仓资产基础在改善,规模顺周期扩张力度受限但方向规律不变,追逐超额收益是主动管理行业主旋律 [3][35][36] 吴清主席总结公募基金改革要点 - 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将业绩和投资者盈亏等纳入考核 [6] - 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明确业绩基准,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 [6] - 突出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出台投资顾问管理规定 [7] - 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 [8] 与市场原有预期比较 - 政策保留对超额收益突出基金经理的正向激励,浮动管理费改革设置 1 年过渡期,先在龙头公募新发产品体现 [8] 浮动管理费全面铺开影响 - 投资业绩对公募商业模型影响从滞后转为同步,对投研团队、薪酬策略、产品发行和营销决策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一年重点鼓励增量试点,存量调整有过渡期 [8] 公募基金达成新考核指标情况检视 管理规模与管理费贡献 - 主动权益是管理费贡献占比最高产品类别,被动权益产品规模赶超但管理费贡献差距大 [9] 三年 & 五年期考核 - 截止 2025 年 4 月 30 日,权益基金经理 3 年和 5 年复合回报率超 10%和 15%的人数占比均处低位,公募投资经理中长期高回报占比呈周期波动,当前平均中长期回报偏低 [13] 盈利客户占比 - 主动权益公募盈利客户占比呈周期波动,最新仅为 19%,处于历史底部区域 [18] 基金利润率 - 绝大部分时间基金利润率低于净值增长率,2022 - 23 年股票和混合基金净值增长率和利润率大幅回撤后,2024 年企稳 [21] 主动权益产品占比 - 25Q1 普通股票 + 偏股混合 + 灵活配置发行规模占公募总发行规模比例仅为 6.1%,含股票投资的固收 + 产品占比 14.2%,均处历史低位 [24] 自购产品 - 公募产品自购净申购金额绝对值偏低且呈周期波动,新政策导向下未来可能长期保持净申购状态 [27] 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 - 截止 25 年一季报,管理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超 5 只的投资经理有 146 人,管理规模超 100 亿的有 55 人,超 200 亿的有 17 人 [28] 政策影响讨论 强化被动权益产品发展趋势 - 存在“三个共振”,即投资者需求与政策鼓励共振、激励弱化与约束增加限制超额收益实现导致被动化长期趋势、更低费率与更大规模带来被动化长期趋势 [3][35] 公募基金“逆势而为” - 规模扩张上,机构投资者逆势配置是“低位规模”主要来源,被动产品规模有逆周期特征,主动产品向低波动和资产配置型发展;持仓布局上,中长期考核权重提升使中长期配置机会在投研中权重应提升,低估板块修复速度可能加快,被动产品扩张使公募倾向“补齐低配方向” [3][35][36] 公募基金规模顺周期扩张 - 力度可能受限但方向规律不变,未来可能存在单个投资经理管理的“合适规模”,管理规模充足的经理可能优化持有人结构,规模不足的经理首选扩张规模,新经理发展和投研团队扩张需规模易扩张环境 [37] 主动管理行业 - 追逐超额收益是主旋律,优秀主动管理能力会向阻力小的方向聚集,绝对收益投资、管理费 + 业绩费是不少优秀投资者职业最终状态 [37]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点评:建设百年投资机构需要经历的调整期
申万宏源证券·2025-05-07 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