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奕瑞科技:发力CT球管,加速X线核心技术国产替代-202505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10][1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T球管是医疗CT核心零部件,海外厂商高度垄断,国内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替代亟待加速;奕瑞科技在CT球管技术上取得突破,拟募资扩产,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维持对其“买入”评级 [1][3][4][10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T球管:医用CT之“芯” - CT主要由球管等硬件与软件集合而成,工作原理是球管发出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后被探测器接收转换为数字信号形成图像;球管被誉为CT之“芯”,约占CT整机BOM成本的20%,由管芯等组成,核心指标包括等效热容量等 [15][18][19] - 球管技术围绕图像质量、球管寿命、低剂量进行迭代,近年提高散热效率是发力重点;液态金属轴承、阳极接地、阳极直接冷却等技术可提升球管性能 [25][30][34] - CT球管研发设计涉及多学科交叉,工艺设计要求高,生产制造量产难度大,行业壁垒高 [40][41] 市场规模:球管作为高值耗材,远期市场空间广阔 - CT球管属高值耗材,有刚性替换需求,全球平均每2 - 4年更换一次,国内因诊疗量大、使用频率高,平均替换周期18个月,部分医院6 - 12个月更换一次;5 MHU热容量的CT球管进院招标价格一般为40 - 80万元/支 [2][45] - 经测算,2025年国内CT球管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其中整机OEM市场约42亿元,售后维修市场约176亿元 [47][48] 竞争格局:海外厂商技术领先,占据全球主要份额 - CT球管分为原厂球管和替代球管,海外头部CT厂商GPSC基本采用自产球管,其他CT厂商采用当立和万睿视的OEM球管;全球85%的替代球管仍使用原厂球管,其余15%为第三方替代球管,当立和万睿视占据主要份额 [3][50] - GE医疗、飞利浦、西门子、佳能等原厂球管厂商产品布局各有特色,产能布局上部分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当立和万睿视在替换球管市场占据主要份额,产品覆盖不同档次CT [51][56][66] 国产替代:国内高度依赖进口,国产替代亟待加速 - 国产CT设备国产化取得进展,但高端CT领域仍以国际巨头主导;国内CT球管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国产替代率不足10%,原厂球管市场国内厂商未形成稳定交付能力,替换球管市场受政策法规、技术排他、合同约束等限制 [73][74] - 国家自2011年起将大热容量CT球管列入重点突破和发展的高端战略产品,2025年4月商务部对CT球管进行反倾销调查及产业竞争力调查,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4][78] - 科罗诺司、昆山医源、瑞能医疗、麦默真空、智束科技、益腾医疗等国内厂商加速布局,在产品布局、产能布局、市场布局等方面取得进展,实现技术突破 [83][85][90] 奕瑞科技:打造X射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 奕瑞科技是国内领先的X射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探测器业务起家,逐步向“X射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迈进 [99] - 公司在CT球管方面已解决多项技术难点,2025年2月展出3.5 MHU CT球管管组件,5.0 MHU液态金属轴承CT球管预计2025年9月小批量生产,8.0 MHU滚珠轴承CT球管预计2025年11月量产,还具备8.0 MHU液态金属轴承CT球管开发能力 [103]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1.74亿元用于“X线真空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后将新增77,000只球管以及19,300组X线综合解决方案产品产能 [108] - 预计公司2025 - 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05、30.57、38.47亿元,同比+31.3%、+27.1%、+2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2、9.20、12.02亿元,同比+51.0%、+31.0%、+30.7%;EPS分别为4.91、6.43、8.40元;2025年5月6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97x、19.06x、14.59x,维持“买入”评级 [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