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量价质”跟踪(十三):资金端降息效应强于投资端
东海证券·2025-05-08 18: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宣布多项金融政策,属政治局会议部署集中落地,降息效应涉及大部分计息负债与生息资产,预计国有行新一轮存款降息窗口逐步打开,本次政策组合对银行息差友好 [3] - 政策组合直接覆盖的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大,对银行负债端成本有积极影响,还有望带动多种利率下降,银行资金端降息效应或强于投资端 [4][5] - 本次政策工具组合对银行资金端影响大于投资端,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小于2024年,银行估值修复逻辑有望持续,整体资产质量预计稳定,建议关注国有大行及头部中小银行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对银行负债端成本的直接影响 -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若置换高成本负债每年可节约成本13 - 38亿元,若投放生息资产每年可净增加利息收入148亿元 [4] - 各类结构性工具利率下降25bp,3月末余额约5.9万亿元,测算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147.5亿元 [4] - OMO利率下降10bp,对银行负债成本直接影响微弱 [4] 政策带动其他利率下降情况 - 预计MLF与买断式逆回购中标利率平均水平随OMO下降10bp,4月末余额合计92570亿元,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92.57亿元 [5] - 降准降息后流动性预计更宽裕,资金利率有下降空间,债券市场长端利率下降空间或有限 [5] - 预计5月LPR同步调降,按照贷存联动规律,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窗口逐步开启,国有行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或待LPR累计降幅达20bp以上启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