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轮公募改革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成立近三十年来最深入的一次“体检”及最大范围的一次配套改革,监管部门多维度入手,探索建立符合国情、市情的行业发展新模式,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 [12][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面重塑利益一致性问题 - 改革内涵为解决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利益一致性痛点,实现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2][17] - 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重新平衡监管部门、基金公司、代销渠道、基金经理四角博弈关系 [18][19][22] -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的“锚”和“尺”,强化其约束作用,明确设定、修改等机制,监管严格选用行为;从复盘看,产品基准实现情况改善,需审视合理性;改革一直受重视,即将落地的指引将规范行业;主动权益基金基准多样;变更基准已转为事后检查,近期多只基金自发变更且有贴合主题等特点;基金公司应复盘基准,构建模拟组合,重视选股和高频校验 [24][25][30] - 加大跟投力度,提高基金公司高管等跟投比例及锁定期要求,实现利益绑定 [43] - 全面探索浮动收费模式,针对符合持有期要求投资者,根据业绩分档计费,先试点再推行,存量产品暂按固定费率,可能增加 IT 等投入 [44][45] - 重塑基金公司绩效考核机制,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降低规模排名等指标权重,平衡股东与持有人利益,对高管和基金经理考核设定收益指标权重 [46] 建立并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 改革内涵为引导行业建立长期价值观,平滑业绩波动影响,薪酬机制可升可降 [3][48] - 力争三年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薪酬机制,业绩低于或超过基准的基金经理薪酬相应调整;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 80%;提升相关指标加分幅度 [49] 提升行业经营透明度 - 改革内涵为提升行业评价、投资盈利、费率收取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4][51] - 修订信息披露模板,展示多维度信息;构建以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评奖体系,优化指标,打击违规评价;通过基准约束提升产品透明度 [52][54] 从规模收费模式向服务收费模式进阶 - 改革内涵为深化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成本,平衡收益与费率,鼓励投顾业务 [5][55] - 降费措施包括调降认申购费等,引导下调指数及货基费率;构建长周期评价体系,打击违规评价;通过基准约束提升透明度;推动基金公司服务中长期资金,发展投顾业务 [56][57] 进一步重视权益,而非淡化权益 - 改革内涵为响应号召,鼓励发行权益产品,提振股市,降低互换便利工具使用障碍 [6][61] - 提升权益类基金在监管分类评价中指标权重;出台互换便利业务操作指引;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 [62] 丰富行业竞争生态,兼顾中小公募特色发展 - 改革内涵为鼓励中小公募发展,降低固定成本,行业并购可能市场驱动 [7][64] - 优化行业格局,支持头部创新、中小特色化发展,出台办法降本增效,支持并购重组;降低相关固定费用 [65][66] 股权管理从内部化走向阳光化,全面优化治理结构 - 改革内涵为优化股权准入,引导股东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法治水平,保障团队稳定 [8][68] - 完善公司治理,发挥国有大股东作用,优化独立董事选聘;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新兴技术;支持员工持股;修订法律,加强监管执法;严格股权及高管准入 [69][70]
非银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公募基金业改革:利益一致性的全面平衡
华创证券·2025-05-09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