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股权投资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2025-05-09 12: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行态势,但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同比有所收窄,预计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2] - 2024年募资端国资LP是最主要出资方,投资端结构优化,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领域受关注,退出端压力大,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 [2] - 2024年以来行业政策围绕“募投管退”发力,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21] - 2025年行业在热点行业、参与主体、退出方式等方面将有变化,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热点,国资LP参与度加深,退出方式多元化 [29][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权投资市场运行概况 募资端 - 2024年募资难度加剧,新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国资LP是主要出资方,AIC等参与大额基金设立支撑下半年募资降幅收窄 [4] - 2024年完成新一轮募集的基金3981支,数量同比降43.0%,募资规模14449.29亿元,同比降20.8%,降幅较2023年扩大 [4] - 人民币基金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达99.0%和96.1%,规模占比上升,外币基金募资萎缩 [5] - 国资性质资金在LP结构中占比约88.8%,政府资金出资占比达52.5% [5] - 2024年37支大额基金新募集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合计募资3053.44亿元,占全市场21.1%,同比提4.1个百分点 [7] 投资端 - 2024年市场活跃度回落但降幅收窄,结构优化,国资机构投资力度加大,资金流向优质项目 [8] - 2024年投资案例数8408起,剔除极值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0.4%和10.3%,较2023年收窄 [8] - 2024年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投资金额3446.58亿元,占市场总投资金额57.1%,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 [9] - 2024年投资金额排名前100案例吸纳2272.32亿元,同比增加7.7%,占比37.6%,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1] - 2024年规模10亿元及以上案例数83起,披露投资金额2266.87亿元,占比37.5%,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 [11] - 各细分市场投资均下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降幅较小 [12]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热度领先,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35.5% [13] - 江苏、上海等五地投资活跃度最高,江苏投资案例数和上海投资金额居首 [14] 退出端 - 2024年退出端延续下滑趋势,处于延长期的基金规模持续增长,IPO压力未减,机构寻求多元化退出路径 [15] - 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降幅较2023年收窄 [15] - 截至2024年底,处于延长期基金规模6.46万亿元,退出期规模9.38万亿元,投资期规模10.62万亿元 [15] - 2024年被投企业IPO案例数1333笔,较2023年下降37.2%,占比36.1% [17] - 2024年股权转让、回购、并购退出案例数分别为1052笔、1031笔和264笔,占比分别为29%、28%和7% [17]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行业退出活跃度居前三 [17] - 北京、江苏和深圳退出案例数量居前,江苏和深圳同比分别增长15.6%和7.8%,北京下滑2.8% [18]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概况 - 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江苏、广东、北京累计认缴规模居前,上海和北京新增规模领先 [19]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支,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 [19] - 2024年新设立产业类和创投类基金112支,同比下降32.9%,已认缴规模3070.53亿元,同比下降37.4% [19] - 2024年新注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为最大产业型政府引导基金 [19] - 存量政府引导基金层级越低数量越多且单支基金平均规模越小 [20] 行业政策 “创投十七条” - 从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五方面提出十七条措施 [25] - 对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26] 《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分七部分提出二十五项举措,涵盖“募投管退”全流程 [27] - 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位、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退出机制 [27] - 有助于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动国资LP深度参与市场 [28] 行业展望 - 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 [29] - 行业方面,“人工智能+”推进,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新投资热点 [29][30] - 参与主体方面,国资LP参与度有望加深 [30] - 退出方式方面,并购市场或迎机遇,退出方式向多元化迈进 [30]